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晚婚的意思、晚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晚婚的解释

[marry at a mature age;late marniage] 在法定结婚年龄之后若干年结婚

详细解释

达到法定结婚年龄以后再推迟若干年结婚。如:大力提倡晚婚晚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晚婚在现代汉语中具有明确的社会学与法律双重内涵,其核心释义及延伸含义如下:

一、词典定义

指超过社会普遍认可的适婚年龄后结婚的行为。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界定,“晚婚”特指已达到法定结婚年龄但自愿推迟结婚时间的行为。该定义强调两个关键要素:

  1. 法定年龄基础:当事人需满足国家规定的结婚最低年龄;
  2. 主观延迟性:主动选择延后婚期,区别于因客观限制无法结婚的情况。

二、社会语境延伸

在人口学与政策研究中,“晚婚”通常与地区平均初婚年龄挂钩。例如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较10年前推迟近4岁。这种社会现象与教育年限延长、职业发展需求上升及婚恋观念转变密切相关。

三、法定参考标准

我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为男性22周岁、女性20周岁。实践中,计划生育政策时期曾明确“晚婚”指男性25周岁、女性23周岁后结婚。虽当前政策调整,该标准仍具社会认知惯性,常见于婚假福利等制度设计。

四、当代价值认知

社会学研究指出,晚婚有助于个体完成高等教育与职业能力积累,同时可能提升婚姻稳定性。但需注意,过度延迟可能衍生生育健康风险等社会问题,需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平衡个人选择与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 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各省市婚假规定实施细则.
  4. 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中国家庭婚育模式变迁报告》.

网络扩展解释

以下是关于“晚婚”的详细解释:

定义

晚婚是指男女在法定婚龄基础上推迟一定年限结婚的行为。根据我国政策规定,男性年满25周岁、女性年满23周岁初次登记结婚即为晚婚。这一标准以法定婚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为基准,推迟3年及以上。


法律与政策依据

  1. 非强制性:晚婚是计划生育政策中的鼓励性措施,并非法律强制要求。
  2. 初婚限制:仅适用于男女双方均为初婚的情况,再婚者不享受晚婚相关福利。
  3. 福利政策:符合条件者可享受晚婚假(通常为15天,含3天法定婚假),具体天数可能因地方性法规而调整。

意义与目的


注意事项

如需了解更详细的地方政策或个性化问题,可参考来源网页中的法规说明或咨询专业机构。

别人正在浏览...

鞍辔白襕八月黄别辞碧潭潭朝旦承包城闬澄一蹙踏弹击道话倒书蹈躧打油犊鼻騧二三子方瞳分内公私要速鬼钗诃难后援昏醉间种角抿巨患坑洼览胜崚嶒柳拐子论斥沦涟履舃交错美酒佳肴梅园村冥色摹拟墨玉仆童企警砌垒请蹯庆士乞索儿起影柔情密意三长善月山英时乖饰巾石麟寿祉鐁锣摊商韬符通疎危诊温饫仙风道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