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火長的意思、火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火長的解釋

(1).古代軍隊基層組織中的小頭目。《新唐書·兵志》:“士以三百人為團,團有校尉;五十人為隊,隊有正;十人為火,火有長。” 宋 蘇轍 《論雇河夫不便劄子》:“七百裡至一千裡以上,每天納錢三百文,省圑頭倍之,甲頭、火長之類增三分之一。”

(2).泛指兵卒。 清 顧炎武 《日知錄·火長》:“今人謂兵為戶長,亦曰火長。”

(3).指揮船隻航行的人。 宋 吳自牧 《夢粱錄·江海船艦》:“風雨晦冥時,唯憑針盤而行,乃火長掌之,毫釐不敢差誤,蓋一舟人命所繫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火長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核心層次,結合權威辭書及曆史文獻考據如下:

一、基本釋義:古代軍事職務

指古代軍隊中掌管火竈或基層作戰單位的頭目。此義項源于唐代兵制,《漢語大詞典》明确記載:“火長,古代兵制單位‘火’的首領。”唐代實行“府兵制”,每十人編為一“火”,設火長一人,負責行軍紮營時的炊事管理及小隊作戰指揮。

示例:

《新唐書·兵志》:“五十人為隊,隊有正;十人為火,火有長。”

二、曆史演變:航海術語

宋元時期引申為航海船隊中的導航負責人。據《辭源》釋義,火長需精通天文導航與海路,職責類似現代船長,此用法多見于《島夷志略》《真臘風土記》等古籍。

文獻佐證:

元代汪大淵《島夷志略》:“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火長掌之。”

三、現代引申:火源管理者

現代方言及專業領域保留“掌管火事”之義,如森林防火隊中負責火具的崗位,或民俗儀式中的主火人。《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收錄閩粵地區“火長”指紅白喜事中管理爐竈者。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
  3.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2002)

網絡擴展解釋

“火長”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稱謂,具體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釋:

一、軍事職務

  1. 基層軍官
    古代軍隊中“火”是最小編制單位,通常由5到50人組成(不同朝代人數不同)。例如《新唐書·兵志》記載:“十人為火,火有長”,即每十人設一火長,負責管理士兵日常事務及作戰指揮。

  2. 軍隊組織基礎
    更高層級的軍事單位為“隊”“團”等,火長作為底層軍官,類似現代軍隊的班長或排長。宋代文獻提到火長在勞役分配、錢糧管理中也有職責。

二、泛指士兵

清代顧炎武《日知錄》提到“火長”有時被用來泛指普通兵卒,例如在口語中稱士兵為“火長”,類似于“兵戶”的别稱。

三、航海職務

  1. 航海技術核心
    火長(又稱舟師、海師)是古代船舶的導航負責人,職責類似于現代船長或航海長。宋代《夢粱錄》記載,火長需精通羅盤導航,确保航行安全,所謂“一舟人命所繫也”。

  2. 鄭和船隊中的角色
    在明代鄭和下西洋時,火長是船隊核心成員,負責指揮航線、應對惡劣海況,并需掌握天文、地理等綜合技能。

補充說明

“火長”名稱源于古代軍隊共用一個竈台(“同火共食”),後衍生為基層單位名稱。其職能從軍事擴展到航海,體現了古代社會對專業分工的重視。

别人正在浏覽...

八關戒般庚抱樸冊對長辔遠馭乘龍佳壻出賣風雲雷雨待補打挾彈參疊運端原都察院帆布床發物飛吻佛谛佛汗诰教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龜峰故君魂勞夢斷渾沕饑馑金人之箴居處句會儁乂課令麗養魯班麻炬鬧社窮高窮薮衢術任人唯賢人手散燈花埏隧食而不化適巧衰榮疏不閑親説一不二絲繭四宇踏闆貪罔天田跳井通文調武吐陠圖樣五侯鲭侮狎鹹韶仙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