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次韻的意思、次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次韻的解釋

[write and reply in poems according to original poem's rhyming words] 舊時古體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詳細解釋

依次用所和詩中的韻作詩。也稱步韻。世傳次韻始于 白居易 、 元稹 ,稱“元和體”。 唐 元稹 《酬樂天馀思不盡加為六韻之作》:“次韻千言曾報答,直詞三道共經綸。”原注:“ 樂天 曾寄予千字律詩數首,予皆次用本韻酬和,後來遂以成風耳。”一說始于 南北朝 。 明 焦竑 《焦氏筆乘·次韻非始唐人》:“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載 王肅 入 魏 ,捨 江 南故妻 謝氏 ,而娶 元魏帝 女,故其妻贈之詩曰:‘本為薄上蠶,今為機上絲。得路遂騰去,頗憶纏6*綿時。’繼室代答,亦用絲時兩韻。是次韻非始 元 白 也。”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次韻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次韻是中國古代詩歌創作中的一種特殊和詩形式,具有嚴格的用韻規則,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特點

次韻又稱“步韻”,指在酬和他人詩作時,不僅采用原詩的韻部,還需完全遵循原詩韻腳的用字順序進行創作。例如原詩韻腳為“泥、西、題、嘶”,次韻詩必須按相同順序使用這些字押韻。

二、與其他和詩方式的區别

  1. 依韻:僅用原詩所屬韻部,不限制具體用字;
  2. 用韻:使用原詩韻腳字,但順序可調整;
  3. 次韻(最嚴格):韻腳字及其順序均與原詩一緻。

三、曆史與實例

四、創作要求

需同時滿足三點:

  1. 與原詩韻部相同;
  2. 使用相同韻腳字;
  3. 韻腳字順序不可調換。

五、文學意義

次韻既體現詩人對原作的尊重,也考驗創作者在嚴格限制下的語言駕馭能力,成為文人雅士切磋詩藝的重要方式。宋代黃庭堅等詩人更将其發展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例或曆史演變,可參考、6、10等來源的完整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次韻》是一個具有豐富含義的詞彙。下面将根據你的要求逐個介紹相關内容:

詞義解釋:

《次韻》意為“次第跟韻”,指在詩詞中應對上一篇作品或者某一韻文進行創作,以保持韻腳和節奏的連貫。

拆分部首和筆畫:

《次韻》的部首為言(讠)和韻(韋),共有7個筆畫。

來源:

《次韻》在古代文學創作中常見,特别是在詩詞創作中,以保持詩篇的連貫性和和諧度。這個詞彙的使用經常在詩人之間或者在同一篇文章中進行交互回應。

繁體:

《次韻》(次韻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可能存在一些變體或者不同的寫法,但整體上《次韻》的寫法并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

例句:

1. 他以《次韻》的方式回應了前一首詩的意境。
2. 詩人在詩歌中巧妙地使用了《次韻》,增加了整體作品的藝術感。

組詞:

作為一個詞彙,不常見以《次韻》作為部分組詞的成分,而是作為一個獨立的詞語使用。

近義詞:

在詩歌創作中,《續韻》、《繼韻》等詞彙可以與《次韻》視為近義詞。

反義詞: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與《次韻》相對應。

以上就是關于《次韻》的相關内容的簡要介紹。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