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天文。指分布在天空的日月星辰等。 宋 蘇轼 《潮州韓文公廟碑》:“公昔騎龍白雲鄉,手抉雲漢分天章。” 清 龔自珍 《拟進蒙古圖志表文》:“仰天章之有爛,測地輿之至賾。”
(2).指帝王的詩文。 南朝 陳 徐陵 《丹陽上庸路碑》:“禦紙風飛,天章海溢。” 唐 岑參 《送顔平原》詩:“天章降三光,聖澤該九州。” 王國維 《羅君楚妻汪孺人墓碣銘》:“聲聞於帝,帝曰汝嘉,天章煥爛,綽禊嵯峨。”
(3).泛指好文章。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丹青》:“五章遙降,朱臨墨而大號彰;萬卷橫披,墨得朱而天章煥。”
“天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詳細解析:
天文現象
指天空中分布的日月星辰等自然景觀。例如宋代蘇轼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寫道:“手抉雲漢分天章”,以“天章”形容銀河星辰的壯麗。清代龔自珍也曾在文中用該詞描述對天象的觀測。
帝王詩文
特指皇帝創作的詩文或诏書。南朝陳代徐陵的《丹陽上庸路碑》中“禦紙風飛,天章海溢”即描述帝王文書的恢弘。唐代岑參詩句“天章降三光”亦屬此類用法。
優秀文章
引申為文采斐然的佳作。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提到“墨得朱而天章煥”,以“天章”贊美精妙文字。
最早可追溯至《莊子·天下篇》,原指天地間的非凡之事,後經演變衍生出多重含義。需注意,部分網頁(如、5)将詞源與道家思想關聯,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需謹慎采納。
提示:若需具體文獻案例或更多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蘇轼全集》等典籍。
《天章》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天空中的雲彩形狀、飄動和漂亮的樣子。它是以天為前綴,章為後綴構成的一個詞。
《天章》的拆分部首是日字旁,筆畫數為14畫。
《天章》最早出自《詩經·秦風·子衿》:“形彼汝章,于維山東,壽曰萬章。”表示雲彩在東方的山上飄蕩的形态,并以萬章形容雲彩衆多美麗。後來,這個詞被用來形容天空中的雲彩的特點。
《天章》的繁體字為「天章」,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存在一定的差異。《天章》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天帳」,以帳字表示雲彩的形态。現代簡化後的寫法則為「天章」。
1. 晨曦之下,天空展示着美麗的天章,如同一幅繪畫。
2. 天章堆積成了奇形怪狀的雲海,令人陶醉其中。
1. 天地浩大 2. 天幕如帷 3. 天際無垠
夜空、天穹、蒼穹
大地、陸地、地平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