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談空的意思、談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談空的解釋

(1).清談。指 魏 晉 時期崇尚 老莊 ,空談玄理的一種風氣。 南朝 梁 陶弘景 《題所居壁》詩:“ 夷甫 任散誕, 平叔 坐談空。”《舊唐書·魏元忠傳》:“臣嘗讀 魏 晉 史,每鄙 何晏 、 王衍 終日談空。”

(2).談論佛教義理。空,佛教以諸法無實性謂空,與“有”相對。此泛指佛理。 唐 孟浩然 《遊明禅師西山蘭若》詩:“談空對樵叟,授法與山精。” 唐 高適 《同群公宿開善寺贈陳十六所居》詩:“談空忘外物,持誡破諸邪。” 孫欽善 校注:“佛家謂諸法無實性曰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談空(tán kōng)是漢語中的佛教術語,泛指談論佛教“空”的哲理,後亦引申為閑談、清談或空泛的議論。其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佛教哲學本義

指讨論“諸法皆空”的佛理,源于大乘佛教般若思想。


二、詞義延伸與文學應用

  1. 清談玄理:魏晉至唐宋文人受佛教影響,将“談空”融入玄學讨論。如蘇轼《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中“談空說有夜不眠”,形容高談佛理之狀。
  2. 空泛議論:明清後漸含貶義,指脫離實際的空談。清代《儒林外史》批判“終日談空說玄,不務實事”。

三、相關文化概念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談空”詞條(釋義及書證)。
  2. 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M]. 中華書局, 1984: “空”“般若”相關釋義。
  3.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金剛經譯注》[DB/OL]. 中國佛教協會官網, 2023. 鍊接 (注:此為示例鍊接,實際引用需替換為有效權威網址)
  4. 袁行霈. 《中國文學史》[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唐宋文學與佛教思想章節。

(注:若線上文獻鍊接失效,建議讀者通過《漢語大詞典》《佛學大辭典》等紙質權威辭書核查原始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談空”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兩層含義,分别對應不同的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語境:

一、魏晉時期的清談風氣

指魏晉時期文人崇尚老莊哲學,以玄學為核心的清談活動。這類讨論往往脫離實際,側重于形而上的哲理思辨,如“有無”“本末”等命題。南朝陶弘景在《題所居壁》中提到“平叔坐談空”,《舊唐書》也批評何晏、王衍等名士“終日談空”。這種風氣被視為當時士族階層脫離現實的表現。

二、佛教義理的讨論

“空”在佛教中指“諸法無實性”,即萬物沒有固定不變的本質,與“有”相對。唐代詩文中常見此用法,如孟浩然《遊明禅師西山蘭若》中“談空對樵叟”,高適《同群公宿開善寺》中“談空忘外物”,均指對佛理的探讨。蘇轼詩句“談空說有夜不眠”也借用此意,形容對佛理的深入研究。

語義演變

兩種含義均以“空”為核心,但前者側重虛無缥缈的玄談,後者轉向宗教哲學範疇。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如陶弘景詩句指向玄學,而唐詩多與佛教相關。

别人正在浏覽...

愛賢念舊跸路賓鐵畢升材性持倉量蹉跎日月登聞電筆佃富農返青反虞風義釜斤宮詹廣斥官燭蠱僞漢國皇族夾結減弱驕慠浃行假植街樾九重閣雞夷覺海跙跙雷行曆踐離心砻砺陋區律文梅粉民心不壹謬爲擬不于倫捏一把汗溺女剽綴撇漾清俊喪律閃石社零星駛行數落死者送終搜漱挺勁同文共規途途是道土屋桅樯香物憸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