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清談。指 魏 晉 時期崇尚 老莊 ,空談玄理的一種風氣。 南朝 梁 陶弘景 《題所居壁》詩:“ 夷甫 任散誕, 平叔 坐談空。”《舊唐書·魏元忠傳》:“臣嘗讀 魏 晉 史,每鄙 何晏 、 王衍 終日談空。”
(2).談論佛教義理。空,佛教以諸法無實性謂空,與“有”相對。此泛指佛理。 唐 孟浩然 《遊明禅師西山蘭若》詩:“談空對樵叟,授法與山精。” 唐 高適 《同群公宿開善寺贈陳十六所居》詩:“談空忘外物,持誡破諸邪。” 孫欽善 校注:“佛家謂諸法無實性曰空。”
“談空”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兩層含義,分别對應不同的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語境:
指魏晉時期文人崇尚老莊哲學,以玄學為核心的清談活動。這類讨論往往脫離實際,側重于形而上的哲理思辨,如“有無”“本末”等命題。南朝陶弘景在《題所居壁》中提到“平叔坐談空”,《舊唐書》也批評何晏、王衍等名士“終日談空”。這種風氣被視為當時士族階層脫離現實的表現。
“空”在佛教中指“諸法無實性”,即萬物沒有固定不變的本質,與“有”相對。唐代詩文中常見此用法,如孟浩然《遊明禅師西山蘭若》中“談空對樵叟”,高適《同群公宿開善寺》中“談空忘外物”,均指對佛理的探讨。蘇轼詩句“談空說有夜不眠”也借用此意,形容對佛理的深入研究。
兩種含義均以“空”為核心,但前者側重虛無缥缈的玄談,後者轉向宗教哲學範疇。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如陶弘景詩句指向玄學,而唐詩多與佛教相關。
“談空”是指言談、議論空虛、無聊、毫無實際意義。當人們談論一些沒有真實基礎、沒有實際操作價值的内容時,就可以用“談空”來形容。
“談空”的拆分部首是言和穴,共有7個筆畫。
“談空”一詞起源于古代,最早出現在《史記·高祖本紀》中:“斬白蛇于太山之陽而談金鼎。”在這個句子中,談空的意思是說空話。
“談空”在繁體中寫作「談空」。
在古代,談空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中的記載,談空的古字形是「彈空」,用了弓和虛空的形象來表示。
1. 他整天隻會談空,從來沒有實際行動過。
2. 别浪費時間談空,我們要着眼于解決實際問題。
1. 空談:形容隻是空洞的言語,缺乏實際行動。
2. 空想:指沒有實際根據的幻想、思考。
3. 空泛:形容内容過于籠統、不具體的。
說空話、空虛無聊、無意義。
切實、實際、有價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