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誦讀并尋究其含義。 元 柳貫 《齊太史<春秋諸國統紀>序》:“ 貫 既得而誦繹之,復次其單陋,質之先生,以自厲。”
“誦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拆解為以下兩部分:
字義解析
整體釋義
合起來,“誦繹”表示在誦讀的基礎上深入探究文本的含義,強調通過朗讀或背誦來梳理、理解内容的深層意義。
文獻例證
該詞可見于元代柳貫的《齊太史<春秋諸國統紀>序》:“貫既得而誦繹之,復次其單陋,質之先生,以自厲。”此處指作者通過誦讀并分析文本,進一步修正不足,向先賢求教以自我勉勵。
“誦繹”是一個結合“朗讀”與“探究”的複合詞,常用于描述學術或文學研究中通過反複閱讀來推敲文意的過程。
《誦繹》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誦讀、宣傳、陳列等。
誦繹的部首是讠(讠是“言字旁”的聲符),筆畫數為8。
《誦繹》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化傳承中,該詞在古代文獻中經常出現。繁體字為「誦繹」。
在古代,誦繹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形态與現代基本相同,即“讠”在上方,下方是“易”字底部的部分組成。
1. 她在演講中誦繹了一篇著名的詩歌,引起了觀衆的深刻共鳴。
2. 這本書不僅詳細描述了曆史事件,還誦繹了當時的社會背景。
誦讀、誦經、誦讀會、傳誦等。
朗誦、宣講、演講、傳頌。
默讀、閉口、保守、不傳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