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出去的話。《國語·晉語二》:“往言不可及也。”
“往言”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往言”指說出去的話,強調言語一旦出口便無法收回。這一解釋在《國語·晉語二》中有明确記載:“往言不可及也”,即已說之話不可追回。
該詞在詩詞中亦有出現,如宋代詩句“離騷二十五,往往言其清”(),借“往言”表達對古人言辭的追思。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詩詞背景,可參考《國語》或相關文學解析資料。
《往言》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過去的言語或文辭,指的是先前發表過的言論、提到過的話語或者文學作品。
《往言》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往(彳、⻌)和言(讠)。其中,往部表示向前、前進,言部表示言語、話語。《往言》的總筆畫數為11畫。
《往言》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是由《易經·系辭上》所述的“往言之信”衍生而來,意為“過去的言語是可信的”。在繁體中,往言的寫法為「往言」。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往言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往在古代有彳在上部分,形似“彳”在“⻌”上,而言在古代字形中,下面的部分有丨,表示嘴巴發出言語的樣子。
以下是一些使用《往言》的例句:
1. “他的往言聲情并茂,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在他的往言中我們可以窺見他内心的真正想法。”
組詞:言論、言語、講言、詞言
近義詞:舊言、過言、前言
反義詞:來言、今言、新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