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鼗鞞的意思、鼗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鼗鞞的解釋

泛指小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鼗鞞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特指兩種古代的小型打擊樂器——鼗與鞞。它們常作為禮樂或軍樂中的節奏樂器使用,多見于先秦及漢代的典籍記載。以下從詞義、形制、用途及文化内涵進行詳細解釋:


一、單字釋義與樂器形制

  1. 鼗 (táo)

    鼗即後世所稱的“撥浪鼓”,是一種帶柄的小鼓。其形制為鼓身兩側綴有耳墜(鞀耳),鼓柄貫穿鼓身,搖動時耳墜擊打鼓面發聲。《漢語大詞典》釋為“小鼓,猶今之撥浪鼓”。

    字源:從“兆”聲,與“鞀”通假(《說文解字》注:“鞀,鞀遼也”),後演變為“鼗”。

  2. 鞞 (bǐng)

    鞞原指刀劍鞘,引申為一種小型騎鼓或軍鼓。《漢語大詞典》注:“鞞,刀室也……又指小鼓”。其形制較小,可手持或懸挂于腰間,多用于行軍或儀仗隊列中控制節奏。


二、複合詞“鼗鞞”的語義

“鼗鞞”作為複合詞,泛指小型鼓類樂器,常見兩種解釋:

  1. 并列結構:分指鼗鼓與鞞鼓兩類樂器,如《周禮·春官》載“掌鼗鼓、鞞鼓”的樂官職掌。
  2. 統稱結構:泛指節奏型小鼓,如《詩經·周頌·有瞽》中“鞉磬柷圉”(鞉同鼗)描述宗廟樂隊的打擊樂器組合。

三、古代文獻中的使用場景

  1. 禮樂儀式

    鼗鞞多用于祭祀、宴飨等雅樂。如《禮記·樂記》載“弦匏笙簧,會守拊鼓”,鄭玄注“拊”即鞞類樂器,與鼗共同控制樂節起止。

  2. 軍事號令

    鞞鼓因便攜性,常作為行軍信號工具。《釋名·釋兵》稱:“鞞,助鼓節也”,與鼗配合指揮兵陣進退。


四、文化象征與演變

鼗鞞在傳統文化中象征秩序與調和: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漢典“鼗”字條目
  3. 毛亨傳, 鄭玄箋. 《毛詩正義》(《詩經·周頌》). 中華書局, 2011.
  4. 鄭玄注, 孔穎達疏. 《禮記正義》.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5. 班固. 《白虎通義》. 中華書局, 2007.

網絡擴展解釋

“鼗鞞”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由“鼗”和“鞞”兩個單字組成,均與古代樂器相關:

  1. 鼗(táo)
    指一種帶柄的小鼓,兩側有耳,搖動時耳槌擊打鼓面發聲,形似現代的撥浪鼓。多見于先秦文獻,如《周禮》記載其為禮樂儀式中的樂器,用于祭祀或宮廷雅樂。

  2. 鞞(bǐng/pí)
    該字多音多義:

    • 讀作bǐng 時,常指古代軍中使用的小鼓,如“鞞鼓”,用于行軍或戰場發號施令。
    • 讀作pí 時,多指刀劍的鞘(如“鞞琫”指刀鞘裝飾),但此義與樂器無關。

組合含義推測
“鼗鞞”可能泛指兩種鼓類樂器,或描述鼓樂合奏的場景。例如《詩經·周頌·有瞽》中“鞉磬柷圉”的“鞉”即“鼗”,與磬、柷等樂器并列,而“鞞”可能作為補充描述。但因文獻中罕見連用,具體語境需結合出處進一步分析。

若該詞源自特定古籍或上下文,建議提供更多信息以便精準解讀。

别人正在浏覽...

拜奠保納拔樹削迹别韻兵刃蒼萌巢菜出詞吐氣初來踔厲駿發從牛頓綱振紀額款發覺反躬自問繙譯費口伏處撫景關發過兒賀電何何橫屍遍野鴻洞宦業寖信噤咽糾罰祭衣浚渫科案雷宗連銜流查龍酹淪蕰率禦謬戾蓦然回首農科院牽合附會拳民曲江池山鬼十不閑事産售赇書録説風説水說經隨大溜夙沙洮沬歪行貨窪鏡卧骨烏珠嚣動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