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饷的意思、蠹饷的詳細解釋
蠹饷的解釋
亦作“蠧餉”。損耗的糧食。《明史·王錫衮傳》:“ 錫衮 因言頻歲旱蝗,三餉疊派,請量除加徵,嚴核蠧餉,俾農夫樂生。”
詞語分解
- 蠹的解釋 蠹 ù 蛀蝕器物的蟲子:蠹蟲。木蠹。書蠹。蠹魚。 蛀蝕: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蠹蛀。蠹害。蠹弊(弊病,弊端)。 筆畫數:; 部首:蟲; 筆順編號:
- 饷的解釋 饷 (餉) ǎ 同“飨”。 舊時指軍警的薪給(?):關饷。糧饷。饷銀。 筆畫數:; 部首:饣;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蠹饷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蠹”和“饷”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侵吞、損耗國家或軍隊的糧饷、俸祿,常用于描述官吏貪污、中飽私囊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
字義拆解與組合義:
- 蠹 (dù):本義指蛀蟲(如蠹蟲),引申為蛀蝕、損害、敗壞。《說文解字》釋為:“木中蟲。”段玉裁注:“在木中食木者也。”其比喻義指像蛀蟲一樣侵蝕、破壞國家財物或法紀的人或行為。
- 饷 (xiǎng):本義指送食物給人,特指軍糧、軍隊的給養,後也泛指薪俸、官俸。《廣韻》釋為:“饷,饋也。”
- 蠹饷:二字結合,意為像蛀蟲一樣侵蝕、蛀空國家或軍隊的糧饷俸祿,即貪污、侵吞公帑(特别是軍費或官俸)。
-
具體含義與用法:
- 貪污軍饷/官俸:這是最常見、最核心的含義。指官員利用職權,非法占有、克扣、挪用應發放給軍隊的糧饷或應支付給官吏的俸祿。這種行為直接損害國家財政、軍隊戰鬥力與吏治清明。
- 損耗國家財政:泛指一切侵蝕、浪費國家財政資金的行為,尤指與軍費、俸祿相關的貪污腐敗。
- 曆史語境: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如史書、奏議、政論文章),用于揭露和批判官員的貪腐行為,特别是在軍費管理、漕運、賦稅征收等環節的舞弊現象。例如,常與“侵冒”、“克扣”、“中飽”等詞連用或互換。
-
文化背景與引申:
- “蠹”字的運用,形象地描繪了貪官污吏如同蛀蟲一般,在内部悄無聲息地、持續地蛀蝕國家根基(財政),危害極大。
- “饷”特指軍糧官俸,點明了被侵吞對象的性質——維系國家機器(尤其是軍隊)運轉和官僚體系穩定的命脈。蠹饷行為被視為動搖國本的重罪。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對“蠹”和“饷”有詳細釋義,并收錄“蠹饷”詞條,解釋為“猶耗損國家庫藏的俸饷”。(詳見《漢語大詞典》相應詞條)
- 《說文解字》(許慎撰):提供了“蠹”、“饷”二字的本義和字形分析。(詳見中華書局版《說文解字》)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收錄“蠹饷”詞條,釋義清晰。(詳見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
- 曆史文獻用例:如《明史》、《清史稿》等正史中的彈劾奏章、財政記載,以及曆代名臣(如包拯、海瑞)的奏疏中常有揭露“蠹饷”行為的記載。(例如《明史·食貨志》中關于軍饷問題的讨論)
網絡擴展解釋
“蠹饷”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ù xiǎng,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蠹饷指損耗的糧食,多因管理不善、腐敗或蟲害導緻。該詞由“蠹”(蛀蟲,引申為侵蝕、腐敗)和“饷”(糧食、軍糧)組成,字面可理解為“被蛀蝕的糧食”。
引證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明史·王錫衮傳》,原文提到:“嚴核蠧餉,俾農夫樂生”,意為通過嚴格核查糧食損耗,使農民得以安居樂業。
擴展說明
- 曆史背景:明代因賦稅繁重(如“三饷”政策)、自然災害(旱災、蝗災)頻發,糧食損耗問題突出,“蠹饷”一詞常用于描述這一現象。
- 引申含義:除字面意義外,也可隱喻因腐敗或制度漏洞導緻的資源浪費。
相關組詞
- 蠹弊:指腐敗的弊端。
- 蠹蟲:字面指蛀蟲,也比喻侵蝕國家利益的人。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明史》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中的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
阿谀求容八旗制度財神讒媢馳币穿取儲戶翠岚代位繼承倒屣相迎第二把手東笏社惰失房帏非辟風步耕漁恭喜光明磊落孤帆鶴鳴黃輕毀替奬勤罰懶解倦鹡鸰在原襟宇久别重逢客滿款對诳誕利金攏船娈婉落梅花旅居門官愍護密谂年壽漚凼蟠螭紋七星壇栖志省愆寡過生死觀神體神怿氣愉社人適襯石孽爽笏誦谏肅整舔舕外庭挖角,挖角兒五惡趣校度稀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