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卿的意思、國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卿的解釋

諸侯的正卿。《左傳·襄公二十二年》:“國卿,君之貳也,民之主也。” 漢 劉向 《列女傳·魯秋潔婦》:“力田不如逢豐年,力桑不如見國卿。”參見“ 正卿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國卿"是古代中國政治制度中的專有名詞,指代諸侯國内的最高行政長官。《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諸侯國的執政大臣",其地位僅次于國君,是輔佐君主處理國政的核心人物。

從構詞法分析,"國"指代分封制下的諸侯封地,"卿"原為周代官制中"三公九卿"體系的高級官職。二者組合後特指諸侯國内實際掌權的上卿,如《左傳》記載:"國卿,君之貳也,民之主也",說明其具備代理君主施政、管理民衆的雙重職能。

在具體職掌方面,據《周禮》注疏顯示,國卿主要負責三項核心事務:統領六官實施政令、主持祭祀典禮、代表邦國參與諸侯會盟。這種職能設定使其成為維系諸侯國運轉的關鍵樞紐,如春秋時期齊國管仲、鄭國子産等著名國卿,都在各自邦國推行過重大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該稱謂具有明确的曆史範疇。隨着秦漢中央集權制的确立,"國卿"逐漸被"郡守""刺史"等新官職取代,僅作為曆史概念存在于文獻典籍中。現代史學界常通過出土青銅器銘文,如西周晚期的"毛公鼎"銘文,來佐證國卿在分封制度下的實際權責。

網絡擴展解釋

“國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源于古代官職體系。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國卿”指諸侯國的正卿,即諸侯國内最高級别的官員,輔佐君主處理政務,地位僅次于國君。該詞由“國”(指諸侯國)和“卿”(高級官員稱謂)組成。

二、詳細解釋

  1. 官職屬性
    國卿是諸侯國的核心官員,既是“君之貳”(君主的副手),也是“民之主”(民衆的領導者),承擔國家治理與決策職責。

  2. 曆史出處

    • 《左傳·襄公二十二年》記載:“國卿,君之貳也,民之主也。”
    • 漢代劉向《列女傳》提到:“力田不如逢豐年,力桑不如見國卿。”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概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用例,可參考《左傳》《列女傳》等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阿爾法射線白蟻争穴悲旦扁毛畜生并頭叢籌餉串話辍手底梁抵押豆盧斷絕地蜚挽豐碩分吟佛旨覆醬瓿光感應顧私函枋合情合理花障鑒裁驕狠掎扢井晉謹恪畸日開火哭天喊地籃筐姥姥龍奮銮迾愍然木禺馬庖餗缥缃破落戶籤合乾嘉千秋萬載期集錢青方衾枕榮年傷感羶穢山幽燒乎乎蜃衞沈陽故宮石锷瘦猴似的碩臣湍洑萬尼亞舅舅痿陽閑玩銜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