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亡節的意思、亡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亡節的解釋

沒有節制。《漢書·五行志下之下》:“元年九月日蝕,酒亡節之所緻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亡節"為古漢語複合詞,其釋義需結合古籍用例及權威辭書考據,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違背節氣規律

指自然時序或人事活動脫離節氣法則。《禮記·月令》載君王政令需順天時,若"孟春行夏令,則雨水不時,草木蚤落",此即"亡節"之象,意為政令紊亂導緻節氣失常(《禮記正義》孔穎達疏)。此義強調天人感應中自然秩序的失衡。


二、喪失節操或遺忘禮制

  1. 道德層面

    指人失去氣節操守。《漢書·賈誼傳》"倍死忘生者甚衆"句下,唐代顔師古注:"忘生,謂亡節也",批判臣民背棄忠義準則(《漢書》顔師古注)。

  2. 行為層面

    通"忘節",指疏忽禮制約束。如《漢語大詞典》釋"亡節"為"無節制,不合禮法",例證《管子·幼官》"慎號審章,則賞罰不亡節",強調行為失範(《漢語大詞典》第6卷)。


文獻依據

  1. 《禮記·月令》對四時政令的規範
  2. 顔師古《漢書注》對賈誼論的闡釋
  3. 《管子》君臣禮法思想體系
  4. 《漢語大詞典》釋義及用例考訂

(注:古籍原文可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現代辭書釋義以《漢語大詞典》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亡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亡節”讀作wáng jié,意為“沒有節制”。該詞多用于描述行為或事物缺乏約束或過度放縱的狀态。

二、出處與例句
最早見于《漢書·五行志下之下》:“元年九月日蝕,酒亡節之所緻也。” 此句指出日食現象被歸因于飲酒無度,強調“亡節”與災異事件的關聯。

三、用法說明

  1. 語境特征:常見于古代文獻,多用于批評過度行為(如飲酒、享樂)導緻的不良後果。
  2. 現代使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屬于較冷僻的古語詞彙,多出現在學術或曆史讨論中。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漢語詞彙的演變或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漢書》等典籍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文抱廈廳笨嘴拙舌辨識薄待操奇焯爍差爽陳放楚琴從新村郊典貼東歪西倒哆哩哆嗦匪存豐資附京割歡管城侯冠雀黑虎大靈官恒陽河清海宴懷惡黃柳毀胔掎汩驚弦雁襟懷灑落謹毛失貌集體所有制經濟均心抗志匡拂狂望闊少蘭燼羸乏略誘裡舍幕賓女贽排霧篇次峭險輕隽生離石铓視死若生刷放雙成隧志鐵鏽銅鈔頭巾戒僞讓文鹓彩鳳毋句下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