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驚弓之鳥。 唐 白居易 《送客南遷》詩:“客似驚弦雁,舟如委浪萍。”
“驚弦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驚弦雁”指被弓弦聲驚吓的大雁,比喻受過驚吓後心有餘悸的人或事物,與成語“驚弓之鳥”同義。例如唐代白居易《送客南遷》中“客似驚弦雁,舟如委浪萍”一句,用“驚弦雁”形容漂泊無依、惶恐不安的旅人。
多用于文學比喻,強調因曾受創傷而對類似事物過度敏感的心理狀态。例如:“他如驚弦雁般躲避人群,顯露出戰争留下的陰影。”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語的古代用例或引申含義,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等來源。
《驚弦雁》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弦斷了的琴,雁的聲音。形容琴弦斷裂時發出的聲響,比喻因憂慮、痛苦等而發出的哀聲。
《驚弦雁》的拆分部首為心、糸、隹。其中,“心”表示與感情、情緒相關的意思;“糸”表示與線、弦有關的意思;“隹”表示與鳥類有關的意思。
根據以上的拆分,可以得到《驚弦雁》的總筆畫數為19畫。
《驚弦雁》最早出現在南朝梁·韓崇的《琴書》中。原文為“弦斷有誰聽,人家雲上空。”後來被廣泛引用,并形成了成語《驚弦雁》。
《驚弦雁》的繁體字為「驚弦雁」。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而《驚弦雁》也有相應的古漢字寫法。具體的古漢字寫法為「驚絃雁」。
他的琴聲悲壯動人,像是一隻斷了弦的雁,發出《驚弦雁》般的哀鳴。
驚覺、弦月、雁過、哀雁、琴弦等等。
悲鳴、哀聲、凄厲、慘叫。
歡聲笑語、歡快、喜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