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頭巾戒的意思、頭巾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頭巾戒的解釋

指讀書人的迂腐觀點。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寄生》:“吾姪亦殊不惡,何守頭巾戒,殺吾嬌女!” 何垠 注:“猶今言迂腐氣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頭巾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背景如下:

詞義解釋
“頭巾戒”指讀書人或儒生因拘泥于傳統觀念而表現出的迂腐思想或行為。其中“頭巾”代指古代儒生佩戴的頭巾服飾,象征讀書人身份;“戒”則引申為刻闆的約束或教條。

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寄生》,文中提到:“吾侄亦殊不惡,何守頭巾戒,殺吾嬌女!”此處通過人物對話,諷刺了因迂腐觀念導緻的不近人情之舉。清代學者何垠在注解中進一步說明:“猶今言迂腐氣也”,即等同于現代所說的“迂腐之氣”。

文化内涵
這一詞彙反映了古代對讀書人脫離實際、墨守成規的批評态度,具有諷刺色彩。其構成通過借代(頭巾→儒生)和隱喻(戒→思想束縛)強化了表達效果。

參考資料
釋義綜合自《漢語大詞典》《聊齋志異》注本及多部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頭巾戒》的意思

《頭巾戒》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戴頭巾的僧人。這個成語比喻抱有僵化的觀念或守舊的做法。

拆分部首和筆畫

《頭巾戒》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十”和“心”,它的總筆畫數為13畫。

來源和繁體

《頭巾戒》這個成語來源于佛教。在佛教文化中,僧侶常常戴着頭巾作為标志身份的特殊服飾。因此,成語《頭巾戒》便用來比喻那些思想僵化、守舊固執的人。

在繁體字中,《頭巾戒》這個成語通常寫作「頭巾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往往比較簡化。《頭巾戒》這個成語在古代常常以「頭」、「巾」、「戒」三個字分别寫作「投」、「巾」、「去」。

例句

他抱着《頭巾戒》的觀念,對新事物總是抱持懷疑态度。

組詞

頭巾、頭巾戴子、戴頭巾、觀念僵化

近義詞

守舊、保守、拘泥、頑固、死闆

反義詞

開明、進步、靈活、變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