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均心的意思、均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均心的解釋

猶同心。謂心理相同。 漢 王充 《論衡·奇怪》:“天人同道,好惡均心。人不好異類,則天亦不與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均心"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哲學意蘊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構詞兩個維度解析:

一、詞素溯源 "均"字在《說文解字》中釋義為"平也",本指土地的平均分配,引申為公平、均衡的抽象概念。《尚書·五子之歌》載"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贻厥子孫。關石和鈞,王府則有",其中"鈞"通"均",體現度量衡的公平原則。

二、語義構成 該詞由"均"的平衡義與"心"的主體意識相結合,構成三層内涵:

  1. 公平無私的心理狀态,如《朱子語類》所述"持心貴乎公平均一"
  2. 調和矛盾的心理能力,見于《禮記·樂記》"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
  3. 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莊子·齊物論》"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可作參證

三、現代應用 在心理學範疇指代"心理平衡能力",教育學中強調"公平意識的培養",這些延伸義項可見于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相關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均心”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均心”指同心、心理相同,強調思想或情感上的一緻性。該詞最早見于漢代王充的《論衡·奇怪》:“天人同道,好惡均心。人不好異類,則天亦不與通。”

二、出處與用法

  1. 文獻記載
    漢代思想家王充在《論衡》中首次使用該詞,描述人與自然規律的統一性。例如:“天人同道,好惡均心”。

  2. 詩詞引用
    宋代詩人林希逸在詩句“得乳雛均心恻怛”中,用“均心”表達對幼鳥的憐憫之情;清代易順鼎的“曾共靈均心許”則借“均心”暗指與屈原(字靈均)精神相通。

三、相關拓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查字典》或《查詩文》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谙熟闆兒保綏避礙筆彩薄曉禅庵長驅直入昌世禅居騁強刺齒打外芳蕙負老攜幼俯領浮窳高人一籌高衣供唱怪民古賢何有鄉緘默蛟蛕嬌縱假天戢手既旬刻厲萊氏累瓦結繩埋憂面對棉籽餅沒收目光如鏡南離逆倫丕址清詠熱水袋三不朽商機神邦生來死去刷俐絲絃貪杯銅模銅圍鐵馬屯難無死伍相武猷閑拉談掀揚小宋諧優菥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