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望祭的意思、望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望祭的解釋

(1).遙望而祭。《書·舜典》“望于山川,徧于羣神” 孔 傳:“九州名山、大川、五嶽、四瀆之屬,皆一時望祭之。羣神謂丘陵墳衍,古之聖賢者皆祭之。” 漢 王充 《論衡·吉驗》:“ 楚共王 有五子: 子招 、 子圉 、 子幹 、 子晳 、 棄疾 。五人皆有寵, 共王 無適立,乃望祭山川,請神決之。”《舊唐書·張柬之傳》:“今減耗國儲,費用日廣,而使陛下之赤子身膏野草,骸骨不歸,老母幼子,哀號望祭於千裡之外。”《宋史·禮志二六》:“﹝ 紹興 ﹞三年正月,禮部、大常寺言:‘春秋二仲,薦獻諸陵,乞于行在 法惠寺 設位,望祭行禮。’從之。”《清史稿·高宗紀一》:“遣官望祭 長白山 、 北鎮 醫巫閭山 及 遼太祖陵 。”

(2).特稱祭山川。《公羊傳·僖公三十一年》:“三望者何?望祭也。然則曷祭?祭 泰山 、 河 、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望祭”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祭祀儀式,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遙望而祭

指祭祀者不親臨祭祀對象所在地,而是通過遠望的方式進行祭拜。這一形式多見于對山川的祭祀,或因距離限制無法親至的場合。例如:

2.特指祭山川

“望祭”在古代文獻中常專指對名山大川的祭祀,屬于國家禮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

其他延伸含義

部分文獻中,“望祭”也用于表達對遠方亡者的哀悼,如《舊唐書》描述将士陣亡後家屬“哀號望祭于千裡之外”,但這一用法相對少見。

“望祭”的核心是通過遙望完成祭祀儀式,尤其針對山川等自然神祇,體現了古代“敬天法祖”的禮制思想。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祭祀流程或曆史案例,可參考《春秋》《漢書》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望祭: 望祭是一個表示向神祭祀的意思的詞語。它包含了“望”和“祭”兩個字。 - “望”的部首是“木”,總共有5畫,它表示的是“向外望、遠望”的意思。 - “祭”的部首是“礻”,總共有9畫,它表示的是“祭祀、祭拜”的意思。 望祭這個詞語來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動,人們向神靈祭拜,表達敬意和祈福的心願。 在繁體中文中,望祭的寫法是「望祭」,與簡體中文相同,沒有區别。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望祭稱為“望祭”或者“望芰”。在這個寫法中,“望”字寫作“朢”,在上面加上一個雲字旁表示遠望的意思;“祭”字寫作“芰”,在上面加上一個礻字旁表示祭祀的意思。 以下是一個關于望祭的例句:“在每年的農曆四月初九,鄉親們都會聚集在廟宇前望祭,祈求來年的豐收和平安。” 與望祭相關的組詞有:望風祭、望雲祭、望月祭等。 與望祭近義詞有:祭祀、祭拜、祭奠、祭告等。 與望祭反義詞有:不祭、不拜、不奠等。 通過以上的解釋,我們了解到望祭這個詞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的寫法、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以及例句,并且還介紹了與望祭相關的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