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年長日久。《太平廣記》卷五六引 前蜀 杜光庭 《集仙錄·西王母》:“ 茅君 從西城 王君 詣 白玉6*龜臺 ,朝謁 王母 ,求長生之道曰:‘ 盈 以不肖之軀,慕龍鳳之年,欲以朝菌之脆,求積朔之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積朔漢語 快速查詢。
“積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年長日久”,主要用來形容時間的長久積累。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含義
根據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的釋義,“積朔”指事物或狀态經過長時間累積而形成的狀态,強調歲月沉澱的漸進性。例如《太平廣記》中“求積朔之期”即表達對漫長歲月的追求。
字詞拆分
如需進一步探讨詞源或古籍用例,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專業辭書。
積朔是一個由三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分别是禾、一、月。它的總筆畫數為7畫。
這個詞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指夜晚的月亮出來時慢慢移動,漸漸變亮。也可以理解為積聚、累積夜晚的陰氣。
積朔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出現在《周禮·天官·月令》中。這是一部古代關于月亮的觀察和紀律的文獻,對于農業生産和農事活動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在古代的農曆中,每個月初月亮還沒有出現時,稱為朔。而積朔則表示了連續的朔期,也就是連續的夜晚。
在繁體字中,“積朔”可以寫作“積朔”。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有一些差異。根據《說文解字》記載和研究者的推測,古代的寫法是“竹+禾+比”,其中的“比”代表夜晚。
以下是積朔的一些例句:
1. 積朔之餘,即見光明。
2. 紅霞從東方的積朔中升起。
3. 積朔之氣,農民開始春耕準備。
積朔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不同的詞語,例如:
1. 積朔多時:指夜晚持續時間長。
2. 朔望:指農曆一個月初的月亮狀态,即圓盈。
3. 朔風:指從剛開始吹的風,寓意着新的一天或新的一年的開始。
積朔的近義詞可以是積蓄、積聚,表示一定時間内的累積和積累。而反義詞則可以是消散、消退,表示逐漸消失和減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