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納吉的意思、納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納吉的解釋

古代婚禮六禮之一。納币之前,男方蔔得吉兆,備禮通知女方,決定締結婚姻。《儀禮·士昏禮》:“納吉用鴈,如納采禮。” 鄭玄 注:“歸蔔於廟,得吉兆,復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於是定。”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家禮一》:“古昏禮有六禮,今《朱子家禮》略去問名、納吉、請期,止用納采、納币、親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納吉"是中國古代婚姻禮儀"六禮"中的第三項程式,特指男方家庭通過占卜獲得吉兆後,向女方家庭正式通報婚約締結的儀式性環節。該禮俗最早見于《儀禮·士昏禮》記載,其核心意義在于通過占卜驗證天意,确立婚姻關系的合法性。

在具體實施層面,納吉包含三重文化内涵:其一,宗法制度下"父母之命"的體現,需由男方家長主持占卜;其二,遵循"問名"後的蔔筮程式,《禮記·曲禮》載"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通過蔔得吉兆完成婚約确認;其三,具有法律契約屬性,《唐律疏議》明确規定"納吉即報婚書",形成具有約束力的婚約關系。

據《漢語大詞典》釋義,納吉儀式包含"蔔得吉兆"和"備禮複使"兩個必要環節。首先由男方宗族在祖廟占卜,若得吉兆則派遣使者攜帶雁、帛等禮器至女方家,完成婚約的正式确認流程。這種以雁為信物的傳統,源自《白虎通義》"取其隨時南北,不失其節"的象征意義。

隨着時代演進,宋代《朱子家禮》将六禮簡化為三禮,但納吉作為婚約确認的核心環節仍被保留。至明清時期,《大明會典》與《大清通禮》均規定,民間婚約需以"納吉書"為憑。現代民俗學研究顯示,福建、台灣等地傳統婚禮中仍保留"過定"儀式,可視作納吉禮俗的當代遺存。

網絡擴展解釋

“納吉”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基本含義:平安吉祥的祝福語

作為漢語詞彙,“納吉”可理解為接納吉祥、祈求平安,常用于節日祝福或喜慶場合,如新年、婚禮等,表達對他人美好生活的祝願。


二、古代婚俗禮儀:婚禮六禮中的第三禮

1. 核心定義
納吉是中國古代婚姻“六禮”的第三步驟,即男方通過占卜得到吉兆後,攜禮物(通常為雁)正式通知女方,确定婚約。若占卜結果不吉,婚事可能取消。

2. 具體流程

3. 曆史演變


三、使用場景對比

場景類型 古代婚俗 現代祝福語
核心作用 婚姻契約的正式确認 表達吉祥如意的美好願望
適用場合 婚禮流程中的特定環節 節日、慶典、日常祝福等

可通過來源進一步查閱古代禮儀細節,或參考了解現代應用。

别人正在浏覽...

安隱白坿百懶千慵拜折白芽抱瘵逼斥别忙場面人察言觀色成貸赤眚吹竹怠廢但是德淺行薄丢下耙兒弄掃帚鬥量車載斷垣殘壁多次曝光翻過兒粉身碎骨幹連好箇幻變皇告灰志禍福無門,惟人所召金門曠職胯下蒲伏浪蕩乾坤亮摩荔挺羅禁麥熟迷悶鲇魚上竿披檢撲刀七...八...清業秦诏版绻缱渠率人陣三槐堂神情恍惚神邃食柏雙生探綜天門八翼跳兔銅渾儀網住吳均體嚣叫下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