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彘的意思、狗彘的詳細解釋
狗彘的解釋
犬與豬。常比喻行為惡劣或品行卑劣的人。《孟子·梁惠王上》:“雞豚狗彘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漢 賈誼 《新書·時變》:“黥劓者攘臂而為政,行惟狗彘也。” 明 陸采 《明珠記·拒奸》:“ 左押衙 是個好男子,不為此狗彘之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閑話》:“有這樣狗彘,該殺,該殺。” 羅瑞卿 《答友人》詩之二:“ 林賊 蛇蠍心,蔽空猶烏雲。篡權之狠毒,遠超狗彘行。”
詞語分解
- 狗的解釋 狗 ǒ 哺乳動物,種類很多,聽覺嗅覺都很敏銳,善于看守門戶,有的可以訓練成軍犬、警犬:走狗。狗彘(狗和豬)。狗刨(俹 )(一種遊泳動作)。狗盜(小偷)。狗腿子。狗仗人勢。狗尾續貂(喻拿粗劣的東西接到美
- 彘的解釋 彘 ì 豬:狗彘不如。狗彘不食。 筆畫數:; 部首:彑;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狗彘”是一個漢語詞語,由“狗”和“彘”(豬)組成,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基本釋義
- 本義:指犬與豬兩種動物,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牲畜飼養的語境。例如《孟子·梁惠王上》提到“雞豚狗彘無失其時”,強調農業生産需遵循時節。
- 比喻義:引申為形容行為卑劣、品行惡劣的人,帶有強烈貶義。如《漢書》中“行若狗彘”即斥責人道德敗壞。
2.用法與例句
- 批判品行:常用于指責他人道德低下,如“行同狗彘”“狗彘不若”(連豬狗都不如)。
- 古籍例證:明代陸采《明珠記》用“狗彘之事”批判奸惡行為,清代孔尚任《桃花扇》則以“狗彘”痛斥叛國者。
3.文化背景
- 該詞反映了古代對豬狗“低賤”的認知,借動物喻人,強化道德批判色彩。例如賈誼《新書》用“行惟狗彘”抨擊社會亂象。
4.現代應用
- 現代漢語中仍用于貶斥極端惡劣的行為,如“寡廉鮮恥行同狗彘”(例句),但需注意語境,避免濫用。
“狗彘”從具體動物演變為道德批判的象征,需結合語境理解其貶義色彩。如需更多古籍例句或用法分析,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狗彘》這個詞的意思
「狗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意為「狗和豬」。它将「狗」和「彘」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新詞,用以指代豬的形象或特征類似于狗。這個詞常用來形容某些具有豬類特征或行為的事物,有時也可以用來形容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狗彘」的首字部首是「犬」,也就是「狗」的意思;次字部首是「疋」,也就是「彐(獥)」的意思。整個詞一共有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寫法
「狗彘」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文獻中。在繁體字中,「狗彘」的寫法為「狗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彘」字的寫法會稍有不同。例如,繁體字中的「彘」在古代寫作「彜」或「彔」。
例句
- 這隻豬像隻狗彘,一點也不害怕陌生人。
- 那個人的行為舉止就像一隻狗彘,沒有一點兒風度。
組詞
根據需要,「狗彘」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例如:
- 狗彘行為:指某人的行為舉止像豬一樣粗魯或蠻橫。
- 狗彘食欲:形容一個人的食量很大或吃相很難看,類似于豬一般。
近義詞和反義詞
- 近義詞:豬狗、豬狗不如、豬狗不值一提。
- 反義詞:人狗、狗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