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年輕人的紅潤臉色。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劄》詩:“憶子初尉 永嘉 去,紅顔白面花映肉。”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四:“此去東山又北山,鏡中強半尚紅顔。”
(2).指少年。 南朝 梁 沉約 《君子有所思行》:“共矜紅顔日,俱忘白髮年。” 唐 李白 《贈孟浩然》詩:“紅顔棄軒冕,白首卧松雲。” 宋 王安石 《客至當飲酒》詩之二:“自從紅顔時,照我至白首。”
(3).特指女子美麗的容顔。 漢 傅毅 《舞賦》:“貌嫽妙以妖蠱兮,紅顔曄其揚華。” 南朝 陳 徐陵 《和王舍人送客未還閨中有望》:“倡人歌吹罷,對鏡覽紅顔。” 清 李漁 《玉搔頭·訊玉》:“青眼難逢,紅顔易改。”
(4).指美女。 明 王世貞 《客談庚戌事》詩:“紅顔宛轉馬蹄間,玉筯雙垂别 漢 關。” 清 吳偉業 《圓圓曲》:“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顔。”
“紅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豐富且具有多維度解讀,以下為綜合解釋:
特指美貌女子
指年輕貌美的女性,如“紅顔知己”即形容女性好友。古時以“紅為胭脂之色,顔為面龐”代稱女子,如《搜狗百科》提到“古女子以胭脂潤面,遠看如紅色面龐”。
指女子美麗的容顔
如“紅顔彈指老”形容美貌易逝,強調容顔本身而非具體人物。
年輕人的紅潤臉色
古義中可泛指少年人健康的面色,如“紅顔與壯志,歎息此流年”(例句)。
男性異性知己的現代用法
當代語境中可指女性的男性好友,與“藍顔”對應,但此用法存在争議性(、9提及)。
成語與典故
現代反思
部分觀點認為該詞可能物化女性,建議用“命運多舛”等中性詞彙替代(、10提及)。
“紅顔”以形容女性美貌為核心,兼具古義(少年/臉色)和現代引申(異性知己),但其文化背景中隱含的性别觀念需審慎對待。更多例句可參考的詩詞引用。
紅顔是一個以形容女性美貌的詞語,常常用來形容容貌秀美的年輕女子。
紅顔的拆分部首是纟(絞絲)和頁(書頁),總共有9個筆畫。
紅顔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無衣》中:“秦之紅顔,巧笑倩兮。”意指秦地的美女,後來逐漸演化成指美麗的女子。
紅顔的繁體字為紅顏。
在古代,漢字紅顔的寫法較為繁複,其字形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
1. 她是個紅顔,迷倒了衆多男士的心。
2. 紅顔薄命,一個女子的美貌并不意味着她會得到幸福。
1. 近義詞:美人、佳人、姣好之人
2. 反義詞:丑女、鬼妖
紅顔佳人、紅顔知己、紅顔禍水、嬌媚紅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