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罷箸的意思、罷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罷箸的解釋

亦作“ 罷筯 ”。放下筷子。謂中止進餐。 唐 李複言 《續玄怪錄·薛偉》:“甚有奇事,請諸公罷筯來聽也。”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工部·劉晉川司空》:“公且罷箸,聽我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罷箸”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à zhù,其核心含義為放下筷子,中止進餐。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該詞由“罷”(停止)和“箸”(筷子)組成,字面意為停止使用筷子,引申為因故中斷用餐。其異體寫法為“罷筯”。

  2. 文獻用例

    • 唐代李複言《續玄怪錄·薛偉》中記載:“甚有奇事,請諸公罷筯來聽也。”
    • 明代沈德符《野獲編》提到:“公且罷箸,聽我言。”
      兩處均通過“罷箸”描述人物因重要事件暫停用餐的情景。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學或曆史文本中,體現人物因交談、思考或突發事件而暫時停止飲食的動作,帶有文言語境色彩。

  4. 補充說明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該詞,但可通過其結構理解類似表達(如“停箸”)。需注意與“投箸”(丢下筷子,表情緒激動)等相近詞彙的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二

《罷箸》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思是放下餐箸,中止進餐。它的拆分部首是罷(罒)和箸(⺮),共有13個筆畫。《罷箸》這個詞來源于古代飲食文化中的一種禮儀行為,表示結束用餐,離席或停止進食。 繁體字的寫法是「罷箸」。 在古時候,「罷箸」分别寫作「罣箸」和「罷絀」。其中「罣」在古代指離席,退出,是一種禮儀行為;而「絀」表示用餐時停止進食。後來這兩個字合并成現代的「罷箸」。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飯還沒吃完,他已經罷箸離開了。 2. 隨着開會的開始,大家紛紛罷箸,開始讨論。 與「罷箸」相關的組詞有「罷飯」、「罷宴」等。而近義詞則有「停筷」、「賞宴」等。相反地,「繼續進餐」可以被視為「罷箸」的反義詞。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有其他疑問,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