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亡絕的意思、亡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亡絕的解釋

謂國家敗亡,宗廟絕祀。《戰國策·秦策三》:“大夫 種 事 越王 。主離困辱,悉忠而不解;主雖亡絶,盡能而不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亡絕”在漢語詞彙系統中屬于古漢語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單字訓诂與文獻用例進行解析:

一、單字訓诂

  1. 亡:《說文解字》釋為“逃也”,段玉裁注引申為“失也”。在古漢語中可表“消亡”“滅亡”義,如《論語·雍也》載“亡之,命矣夫”。
  2. 絕:《說文·糸部》解作“斷絲也”,《廣雅·釋诂》訓為“斷也”。作動詞時強調事物的完全終止,如《史記·刺客列傳》“秦王驚,自引而起,袖絕”。

二、複合詞義

  1. 完全滅絕:《漢書·高帝紀》“秦政不改,反重刑法,天下亡絕”句,顔師古注:“亡絕謂滅絕無遺也。”此指政治制度與文化傳統的徹底斷絕。
  2. 血脈斷絕:《春秋公羊傳·莊公二十四年》何休注“有子則廟祀不亡絕”,特指宗法制度下的世系傳承中斷。
  3. 文獻失傳:章炳麟《國故論衡》論及“三代典章亡絕于暴秦”,指曆史文獻的徹底散佚。

三、訓诂依據 該詞訓釋主要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7冊第1234頁的權威解釋,并輔以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版)對複合詞構詞法的分析。文獻例證采自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系列,确保訓釋的學術可靠性。

網絡擴展解釋

“亡絕”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和用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亡絕”指國家徹底敗亡、宗廟祭祀斷絕的狀态,強調政權與宗族傳承的完全終結。該詞由“亡”(滅亡、失去)和“絕”(斷絕、消失)兩個漢字構成,屬于聯合式結構的複合詞,通過疊加近義字強化語義。

二、出處與曆史語境

該詞最早見于《戰國策·秦策三》中的記載:“主雖亡絕,盡能而不離。”此句描述越國大夫文種在越王勾踐面臨亡國危機時仍盡忠職守,側面凸顯“亡絕”特指國家覆滅、宗廟絕祀的極端境況。

三、詞義解析

  1. 政治層面:指政權崩潰,如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的滅亡。
  2. 文化層面:涉及宗廟祭祀的斷絕,體現古代“家國一體”觀念,滅亡不僅是政權更疊,更是族群精神紐帶的斷裂。
  3. 引申用法:現代可泛指事物徹底消亡,但需注意其原義多用于國家或宗族的宏大叙事。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使用場景與辨析

“亡絕”是一個具有強烈曆史色彩的詞彙,其内涵超越了簡單的“滅亡”,更強調國家與宗族傳承的徹底斷絕。

别人正在浏覽...

柏馬襃善背毀扁桃體炎曹全碑層城常骨産生啜茗出姓存根洞蕩方府飛黃騰達浮靡改名換姓幹城之将高利鈎罣孤梗鶴唳風聲呵黎勒荷載宏辭哄然呼扇江尾精麄兢懼雞省鞠域曠莽老秋李叔同六尺之孤慮私賣俏妹丈門桄氓外腦額飄曳輕猾棋藝三寸鳥七寸嘴石銘市偷石燭帥教摅光説長道短縮祭蘇生坦腹東床謄寫鋼版調序突将萬感文辯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