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亡絕的意思、亡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亡絕的解釋

謂國家敗亡,宗廟絕祀。《戰國策·秦策三》:“大夫 種 事 越王 。主離困辱,悉忠而不解;主雖亡絶,盡能而不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亡絕”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和用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亡絕”指國家徹底敗亡、宗廟祭祀斷絕的狀态,強調政權與宗族傳承的完全終結。該詞由“亡”(滅亡、失去)和“絕”(斷絕、消失)兩個漢字構成,屬于聯合式結構的複合詞,通過疊加近義字強化語義。

二、出處與曆史語境

該詞最早見于《戰國策·秦策三》中的記載:“主雖亡絕,盡能而不離。”此句描述越國大夫文種在越王勾踐面臨亡國危機時仍盡忠職守,側面凸顯“亡絕”特指國家覆滅、宗廟絕祀的極端境況。

三、詞義解析

  1. 政治層面:指政權崩潰,如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的滅亡。
  2. 文化層面:涉及宗廟祭祀的斷絕,體現古代“家國一體”觀念,滅亡不僅是政權更疊,更是族群精神紐帶的斷裂。
  3. 引申用法:現代可泛指事物徹底消亡,但需注意其原義多用于國家或宗族的宏大叙事。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使用場景與辨析

“亡絕”是一個具有強烈曆史色彩的詞彙,其内涵超越了簡單的“滅亡”,更強調國家與宗族傳承的徹底斷絕。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亡絕的意思

亡絕是一個指代生命因死亡或滅亡而終結的詞語,一般用來形容物種、種族、品種或個體等的完全滅絕。

亡絕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亡絕的拆分部首為亠和殳,共有12畫。

亡絕的來源

亡絕作為形容詞的用法首次出現在《左傳·僖公三十一年》這本古代史書中。在《康熙字典》中,這個詞被用來解釋為“滅絕、死亡、消滅”的意思。

亡絕的繁體

亡絕的繁體字為「亡絶」。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亡絕的寫法略有不同。在秦漢時期,亡絕的寫法為「亾絕」,在明代之後,逐漸演變為現代的「亡絕」。

亡絕的例句

1. 這種珍稀動物瀕臨亡絕的邊緣。

2. 由于環境破壞,這種植物已經亡絕了。

與亡絕相關的組詞

亡絕無疑與生命的結束相關,以下是與亡絕有關的詞語:

- 絕種:指物種完全滅絕的現象。

- 亡故:指生命的終結,通常用于人的死亡。

- 謝絕:指拒絕或不接受某事物。

亡絕的近義詞

與亡絕意思接近的詞語有:

- 滅絕:用來形容物種或個體完全消失的現象。

- 消亡:指逐漸消失或徹底消逝。

- 死亡:指生命的終結。

亡絕的反義詞

亡絕的反義詞是「存活」,指生命或物種繼續存在或保持活躍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