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外舍的意思、外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外舍的解释

(1).在外住宿。《管子·戒》:“ 桓公 外舍,而不鼎馈。” 戴望 校正:“外舍,谓出宿於外。”

(2).外戚。《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於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李贤 注:“外舍,外家。”《后汉书·单超传》:“帝因如厕,独呼 衡 问:‘左右与外舍不相得者皆谁乎?’” 李贤 注:“外舍,谓皇后家也。”《魏书·刘彧传》:“ 彧 尝宫内大集而裸妇人观之,以为忻笑。其妻 王氏 以扇鄣面,独无所言。 彧 怒曰:‘外舍家寒乞,今共为笑乐,何独不视!’”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卷四:“ 张得一 自阁门副求正,副使引 曹佾 李璋 例, 王貂 作枢, 吴庞 为副,以 曹 李 中宫外舍之亲, 张 未服云:‘公朝岂私亲耶!’”

(3).古以小学为外舍。《大戴礼记·保傅》:“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髮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又 宋 代太学为三舍,初学者入外舍,由外舍升内舍,由内舍升上舍。参阅《宋史·选举志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外舍"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结合权威辞书及文献释义如下:

一、字面基本义

指外部的房舍或居所,与内室、正屋相对。

此义项强调空间位置上的"外部"属性,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建筑布局。

来源:《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第3卷第592页;《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987页。


二、专有名词义(宋代学制)

特指宋代太学三舍法中的初级教育机构,隶属国子监。

  1. 层级定位:宋代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级,外舍为最低等级,学生称"外舍生"。
  2. 入学与考核:经州县选拔或考试入学,每年经"公试"(岁考)可升内舍。
  3. 规模与待遇:元丰二年(1079年)定额2000人,享官府补贴(如熙宁年间每月津贴"斋钱")。

    来源:《宋史·选举志三》载:"熙宁四年,创立太学三舍法…生员分三等:初入学者为外舍";《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本)"外舍"条释为"宋代太学三舍之一"。


三、现代延伸用法

偶见于文学或历史文本中代指外部住所或次要居所,但此用法已罕见。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未收录该词,属历史词汇。

(注:因权威辞书无公开电子版链接,此处按学术规范标注文献来源,确保释义可溯源至纸质权威出版物。)

网络扩展解释

"外舍"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1. 在外住宿 指临时离开居所外出居住,常见于古籍文献。如《管子·戒》记载"桓公外舍,而不鼎馈",描述了君主外出居住的场景。

  2. 外戚代称 特指古代帝王母族或妻族亲属,属于政治联姻关系的延伸称谓。《后汉书·皇后纪》记载和熹邓皇后为避免外戚干政之嫌,曾向皇帝进言"外舍久在内省"会引发非议。

  3. 古代教育场所 指周代小学建制,与"内舍"(大学)形成教育阶段区分。《大戴礼记》等典籍中记载,儿童8岁入"外舍"学习基础文化,15岁升入"内舍"深造。

此外,现代汉语中"外舍"也可作为浙江景宁县某区域的地名(源自1958年行政区域调整),但该用法属于专有名词范畴。建议在古籍阅读或文史研究中优先考虑前三类传统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安保奥诡班笔班氏庐暴集辩省博施出超黩扎番奴飞盖烽燧肤粟股栗后窍环繞讲丐箕扫极盛即时就丰九寰棘针门蠲免开亮口矿油阔远撩蜂拨刺利根廪收龙学落帽洛阳花露拍马粪纸面具霓云牌面馆盘根问底罄身青衣勤款秋莲齐臻臻燃萁煮豆萨齐玛赏新上援下推蛇虹盛筵必散社众饰器手如柔荑数墨松梅丸摊馆铜羽铜芝徒讬空言外动字协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