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外舍的意思、外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外舍的解释

(1).在外住宿。《管子·戒》:“ 桓公 外舍,而不鼎馈。” 戴望 校正:“外舍,谓出宿於外。”

(2).外戚。《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於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李贤 注:“外舍,外家。”《后汉书·单超传》:“帝因如厕,独呼 衡 问:‘左右与外舍不相得者皆谁乎?’” 李贤 注:“外舍,谓皇后家也。”《魏书·刘彧传》:“ 彧 尝宫内大集而裸妇人观之,以为忻笑。其妻 王氏 以扇鄣面,独无所言。 彧 怒曰:‘外舍家寒乞,今共为笑乐,何独不视!’”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卷四:“ 张得一 自阁门副求正,副使引 曹佾 李璋 例, 王貂 作枢, 吴庞 为副,以 曹 李 中宫外舍之亲, 张 未服云:‘公朝岂私亲耶!’”

(3).古以小学为外舍。《大戴礼记·保傅》:“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髮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又 宋 代太学为三舍,初学者入外舍,由外舍升内舍,由内舍升上舍。参阅《宋史·选举志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外舍"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1. 在外住宿 指临时离开居所外出居住,常见于古籍文献。如《管子·戒》记载"桓公外舍,而不鼎馈",描述了君主外出居住的场景。

  2. 外戚代称 特指古代帝王母族或妻族亲属,属于政治联姻关系的延伸称谓。《后汉书·皇后纪》记载和熹邓皇后为避免外戚干政之嫌,曾向皇帝进言"外舍久在内省"会引发非议。

  3. 古代教育场所 指周代小学建制,与"内舍"(大学)形成教育阶段区分。《大戴礼记》等典籍中记载,儿童8岁入"外舍"学习基础文化,15岁升入"内舍"深造。

此外,现代汉语中"外舍"也可作为浙江景宁县某区域的地名(源自1958年行政区域调整),但该用法属于专有名词范畴。建议在古籍阅读或文史研究中优先考虑前三类传统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外舍的意思

外舍是一个汉字词语,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意思是指离开家乡或原来的地方迁往别处、外出居住;也可以表示弃置、放弃。

外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外舍的拆分部首是“舛”字旁,读音为chuǎn;它的总笔画数是11,其中部首舛占了4画。

外舍的来源

外舍一词来源于《庄子·外物》:“夫人之始出于外舍者,岂有可窥见者哉!”意指离开原地或家乡。

外舍的繁体字

外舍的繁体字为「外捨」。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外舍的古代写法是「外舍」,外部部首的笔画比现代写法少一筆。

外舍的例句

1. 他决定外舍老家,去城市闯一番事业。

2. 在远离人烟的山区外舍了一间小屋,享受宁静的生活。

组词

外舍可以组成其他词语,如:外舍人(离开家乡的人)、舍本逐末(舍弃重要的事物,追求次要的东西)。

近义词

外舍的近义词有:离乡背井、出走、迁居。

反义词

外舍的反义词有:归舍、回乡、返家。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