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托情志。
"托志"是一個具有古典文學色彩的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與用法兩個層面解析:
一、詞語結構 "托"作動詞表示寄托、依托,《說文解字》釋為"寄也"(《漢語大字典》中華書局2010版)。"志"為名詞,本義為心意所向,《說文解字》注為"意也",段玉裁引申為"心之所之謂志"(《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版)。二字組合構成動賓結構。
二、基本釋義 指通過特定媒介寄托思想抱負,常見于詩文創作領域。清代學者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提出"托志于物"的創作理念,強調借外物承載深層志向(《文史通義校注》中華書局1994版)。現代《古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3版)将其釋為"寄托心志"。
三、文化内涵 該詞承載着中國文人的含蓄表達傳統,與《詩經》"比興"手法一脈相承。劉勰《文心雕龍·辨騷》評屈原"托志龍鸾"的創作手法,正是通過神獸意象寄寓政治理想(《文心雕龍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版)。
四、現代應用 在當代語境中,"托志"多用于文藝評論領域,指代通過象征手法表達深層訴求的創作方式。錢鐘書在《管錐編》中分析陶淵明"托志素飲"時,指出其借飲酒主題寄托超脫世俗之志(《管錐編》三聯書店2001版)。
“托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寄托情志,常見于文學或哲理性表達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托志”是通過具體或抽象載體表達深層情感與志向的詞彙,兼具文學性與哲理性。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4的原文内容。
暗轉傲霜枝本域邊窗庳陋薜衣不期而會鈔引趩趩達官顯宦附手伏蟄高聳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寡立廣額鍋煙子海驢汗慄好早晩合穗懷貞環遶穢莽狐狸缣纩奸胥交訂急腳矜驕救世主俊弟開美略屬流蕩六佾陸遜迷目南陳北崔騎吹輕氣傾裝缺袵确音乳哺顋巴三面網三年艾山甸山伐上驷扇馬生閑石磴填衛佻詭體面停妥秃角犀下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