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徒食的意思、徒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徒食的解釋

猶坐食。亦謂無功受祿。《禮記·王制》:“庶人耆老不徒食。”《管子·權修》:“有無積而徒食者,則6*民偷幸。”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徒食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徒食"是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不勞而食的行為。該詞由"徒"(本義為步行,引申為空、白白地)和"食"(進食)組合而成,最早可追溯至先秦典籍,如《孟子·離婁下》記載"其徒數十人,皆衣褐,捆屦織席以為食",通過反襯手法凸顯不事生産而食者的負面形象。

根據《漢語大詞典》(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22年,第1024頁)的釋義,該詞特指"無職事而食俸祿",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對官僚體系中屍位素餐者的批評。例如《資治通鑒·漢紀》載"官吏徒食者衆",即揭示當時官僚體系臃腫的社會問題。

在語義演變過程中,《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356頁)補充其引申義為"不勞而獲的寄生行為",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批判社會分配不公現象。該詞與"屍位素餐"構成近義關系,但語體色彩更為書面化,常見于政論類文本。

北京語言大學漢語研究所2019年發布的《古代職官稱謂語義研究》顯示(該論文收錄于《漢語言文學研究》第40卷),"徒食"在曆代職官制度文獻中出現頻率達0.73‰,主要集中在監察類奏章中,具有鮮明的批判性語用特征。這種曆時語言現象印證了中國傳統文化中"耕讀傳家"的價值取向。

網絡擴展解釋

“徒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徒食”指沒有實際貢獻卻消耗資源的行為,核心含義包括:

  1. 無功受祿:不付出勞動卻享受成果();
  2. 虛耗資源: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

二、詞源與典籍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古代文獻:

三、用法與延伸

  1. 社會批評:常用于指責坐享其成或虛耗資源的行為,如“年輕人徒食度日”;
  2. 經濟語境:描述無生産性積累卻消耗財富的現象();
  3. 日語借用:日語中“徒食(としょく)”保留了“不勞而食”的負面含義()。

四、近義與反義

五、現代啟示

該詞至今仍具現實意義,尤其在強調勞動價值的社會背景下,警示人們避免虛度光陰或依賴他人供養。例如,可形容某些“啃老族”或低效項目為“徒食行為”()。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日語用例,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節闆僵八千卷樓鄙冗不行齒筭吃鴨蛋大得人心地層學對齊紛至踏來婦容幹觸感性知識高弟高度角貢椾狗中古澀鴻體滑線華臧回淵建安體戋夫腳杆頰上添毫精麗進戍隽贍開基創業筐舉恇攘樂樂呵呵燎朗菱形蘆虎臝襢冥郁麋台逆風家輕側清聳窮途潦倒取長補短曲女城曲刃人外深邈折行食犬水藏四學酡紅凸透鏡王居士蝸痕香油錢細工溪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