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de across;wade through;ford] 從河水中走過去
水淺可徒涉
涉水過河。《詩·小雅·小旻》“不敢馮河” 毛 傳:“徒涉曰馮河。” 孔穎達 疏:“《釋訓》雲:‘馮河,徒涉也。’ 李巡 曰:‘無舟而渡水曰徒涉。’” 唐 白居易 《新豐折臂翁》詩:“大軍徒涉水如湯,未過十人二三死。”《宋史·河渠志五》:“深不可以舟行,淺不可以徒涉。”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四:“水淺川狹,本可徒涉,然有船渡。”
“徒涉”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tú shè,指在沒有船隻或橋梁的情況下徒步涉水過河。以下是詳細解釋:
起源與文獻引用:
引申含義:
除字面意義外,也可形容克服艱難環境或險阻,如郭沫若《洪波曲》中“水淺川狹,本可徒涉”。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詩經》《宋史》等典籍。
《徒涉》是一個常用于描述行走、涉足的詞語,意為步行穿越、趟過。它常常形容某人在困境中艱難地前行,克服困難。
《徒涉》的部首是彳(辶),由四個筆畫構成。
《徒涉》是從《文心雕龍·申韓篇》中引申而來。在古代,人們用《徒涉》來比喻人們在艱難困苦中勇往直前的行為。
在繁體字中,徒涉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
在古代,徒涉的寫法是「徒涉」,拼音是tú shè。
1. 他徒涉千山萬水,來到了那個偏遠的村莊。
2. 雖然經曆了很多艱辛,他還是毫不退縮地徒涉了過去。
3. 面對困境,我們必須勇敢地徒涉前行。
徒步、涉水、徒勞、徒然、徒刑
跋涉、涉險
暢通、輕松、順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