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徒涉的意思、徒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徒涉的解釋

[wade across;wade through;ford] 從河水中走過去

水淺可徒涉

詳細解釋

涉水過河。《詩·小雅·小旻》“不敢馮河” 毛 傳:“徒涉曰馮河。” 孔穎達 疏:“《釋訓》雲:‘馮河,徒涉也。’ 李巡 曰:‘無舟而渡水曰徒涉。’” 唐 白居易 《新豐折臂翁》詩:“大軍徒涉水如湯,未過十人二三死。”《宋史·河渠志五》:“深不可以舟行,淺不可以徒涉。”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四:“水淺川狹,本可徒涉,然有船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徒涉”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在文獻典籍中仍有明确記載。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徒”指赤足步行,“涉”表示蹚水過河,合指“不借助舟楫等工具,直接赤腳蹚水過河的行為”。該詞最早見于《詩經·邶風》中“匏有苦葉,濟有深涉”的注疏,東漢鄭玄箋注曰:“由膝以上為涉,涉謂徒行厲水也。”

從構詞法分析,“徒”強調行為方式(無工具輔助),“涉”側重動作對象(渡水)。這種組合形式與“徒步”“徒手”等詞具有相同的構詞邏輯,體現了漢語複合詞的能産性特點。在具體使用中,《左傳·僖公二十二年》記載的“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所述戰役即涉及“徒涉”戰術。

現代語言運用中,該詞常見于曆史類文本或文學創作,用以表現特定曆史場景。例如在考古報告中描述古代行軍路線時,多采用“徒涉場”“徒涉點”等專業術語指代可涉水通過的水域。需要注意的是,該詞與“泅渡”“橫渡”存在細微區别,前者特指涉水而過,後者包含遊泳或使用工具渡河的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

“徒涉”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tú shè,指在沒有船隻或橋梁的情況下徒步涉水過河。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詳細解析


3.使用場景


4.現代應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詩經》《宋史》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鳌裡奪尊熬煮半上日晝版築柏拉圖捕剿長途闡示車蕃傳賣除了...以外出息此起彼伏誕彌疊連段疋發狂公貓刿剔貴顯悍謬淮海圜率緩慢鋘鍫毀替火備火怪呼天鑰地經濟合同驚醒進勦盡子九鼎大呂劇令靠山拉然裂解麟鳳龜龍令儀令色龍椅賣官賣爵買譽匉訇瓶罄罍恥侵毀驅風日積月累閏朝撒播肆望悚駭酥胷外證尉解溫饫俠床先前下席谿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