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托交情;彼此信賴投合。 晉 陶潛 《扇上畫贊·周陽珪》:“飲 河 既足,自外皆休。緬懷千載,託契孤遊。” 唐 溫庭筠 《投憲丞啟》:“運租船上,便獲甄才;避雨林中,俄聞託契。” 元 範梈 《賦贈鄧提舉之官江浙》:“託契自有初,相晞在結髮。”
“讬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基本含義
指寄托交情或彼此信賴投合的關系,強調雙方通過約定建立信任與默契。
詳細解析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正式合作或深厚情誼的建立,例如商業合作中籤訂協議,或朋友間因信任達成共識的情景。
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古文或特定語境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曆史用例或經典文獻出處,建議查閱古代漢語詞典或相關典籍。
(注:以上解釋綜合自權威詞典釋義,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能略有差異。)
《讬契》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表達人們之間的約定、承諾和契約關系。在現代漢語中,它的意思通常是在一種情感或行動上與他人達成一種約定或協議。
這個詞語源于古代漢字,它是由“讬”和“契”兩個字組成的。下面我們将對它們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的解釋。
“讬”字由“言”和“寺”兩個部首構成。其中,“言”是指關于言論的意思,而“寺”是指關于廟宇或儀式的意思。這個字共有9個筆畫。
“契”字由“大”和“刀”兩個部首構成。“大”是指強調事物的重要程度,而“刀”則表示利劍或切割的意思。這個字共有8個筆畫。
《讬契》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託契”。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這個詞語有着不同的變體,例如:“托契”、“託捐”等。
1. 他們之間讬契已久,互相信任。
2. 根據我們的讬契,你應該在這個星期五已經完成了任務。
3. 我們之間沒有任何讬契,所以你不必擔心我的問題。
組詞:托付、信契、讬諾
近義詞:約定、協議、合同
反義詞:違約、失約、背信棄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