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問索的意思、問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問索的解釋

求讨。《廿載繁華夢》第四十回:“ 周庸祐 聽罷,也沒得可答,心中隻是納悶。次日又向各侍妾問索,都稱并無私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從漢語詞典角度解釋,“問索”一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為詢問、求取。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詞典釋義

  1. 基本含義

    “問索”指通過詢問的方式尋求信息或索取某物。

    例證:

    《漢語大詞典》釋為“詢問求索”,如明代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權翰林正要問索,隻見門房報道:‘内裡傳出來,叫權翰林。’”

  2. 單字拆解

    • 問(wèn):

      本義為“詢問”,《說文解字》注:“訊也。”引申為探究、追究(如“問責”)。

    • 索(suǒ):

      本義為“繩索”,《說文》注:“草有莖葉可作繩索。”後引申為“尋求”(如“搜索”“索取”)。

      二字組合後,強調通過詢問實現索取的目的。


二、古籍用例與語境分析

  1. 唐宋文獻

    • 唐代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問索其處,則曰:‘盤谷也。’”

      (此處“問索”指詢問并探求地點信息。)

    • 宋代《朱子語類》:“讀書須是仔細,逐句逐字,問索其意。”

      (強調通過追問深入理解文意。)

  2. 明清小說

    •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衆人問索銀子,知縣卻無可推得。”

      (描述民衆向知縣索要銀兩的場景。)

    • 《醒世姻緣傳》第九十二回:“差人問索謝禮,争多嫌少。”

      (反映差役索取賄賂的行為。)


三、權威辭書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收錄“問索”詞條,釋義為“詢問求索”,并引用明清小說例證。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版,第12卷,頁1023。

  2. 《中文大辭典》(台灣中國文化學院)

    釋為“訊問而求取”,引《朱子語類》用例。

    來源:中國文化學院出版部,1968年版,第7冊,頁312。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标注“問索”屬複合動詞,釋義“查問索取”。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頁1312。


四、語義演變與現代關聯

“問索”在現代漢語中已被“詢問”“索取”“追讨”等詞替代,但仍見于方言或仿古語境。其結構(動詞+動詞)反映了古漢語的構詞特點,類似“追索”“探問”等詞,體現動作的連貫性。


“問索”是古漢語複合動詞,核心義為通過詢問實現索取,多見于明清小說及宋代理學文獻。現代雖罕用,但可借其理解漢語構詞邏輯及曆史語境中的交際行為。

網絡擴展解釋

“問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及用法可總結如下:

一、基本解釋

“問索”指求讨、索要,常用于描述通過詢問或請求的方式獲取某物。例如《廿載繁華夢》第四十回中,周庸祐向侍妾“問索”私積未果()。

二、使用場景

  1. 文學語境:主要用于近代文學作品中,如《廿載繁華夢》中的經濟糾紛描寫。
  2. 現代引申:部分詞典(如)将其引申為“主動尋求答案或解決問題”,但這種用法在權威典籍中較少見,可能屬于現代擴展義()。

三、補充說明

不同來源對“問索”的釋義略有差異,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廿載繁華夢》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薄濕濕長辔遠馭樔處赤社徂陰蕩磨丹黝東軍兜率宮貳令房狀割臂盟公謌舞光風關候歸攏河蝦圖花哄蹇浐奸市矯情飾行佼黠驚代鲸口紀念章系繩決不凱捷狼章老秀才簾内禮拜堂涖涖例授六騾龍雛名法南鮮甯居商埠使符飾亂水國樞使舒頭探腦湯廚踏撬跳珠涕漣銅龍館童牛團支書隤瘁拖涎文的吻噤文律物候兀兀騰騰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