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薮的意思、抖薮的詳細解釋
抖薮的解釋
見“ 抖擻 ”。
詞語分解
- 抖的解釋 抖 ǒ 振動,甩動:抖去身上的土。 哆嗦,戰栗:發抖。顫抖。 〔抖擻〕振作,振奮,如“抖抖精神”。 稱人突然發迹而有錢有勢(多含譏諷意):這兩年抖起來了。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薮的解釋 薮 ǒ 生長着很多草的湖澤:薮澤。 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淵薮。 指民間、草野:辭朝(俹 )歸薮。 古同“搜”,搜求。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抖薮”是“抖擻”的異體寫法,屬于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隨語境變化較廣,主要包含以下義項:
-
搜索、尋找
見于《方言》記載:“東齊曰鋪頒,猶秦晉言抖薮”,指翻動、搜尋的動作。例如《老殘遊記》中“衣箱櫥櫃,全行抖擻一個盡”即為此意。
-
以手舉物振拂
指手持物品抖動以去除灰塵或雜物。如北魏《齊民要術》提到“急抖擻筐,令極淨”,唐代尚顔詩中“抖擻衣裾藓色侵”也描述此動作。
-
擺脫、抖落
引申為擺脫某種狀态或情緒。如唐代王炎詩句“抖擻胸中三鬥塵”,清代金農“隙塵抖擻上方眠”,均指精神或物質層面的脫離。
-
振作、奮發
現代常用義,如龔自珍名句“我勸天公重抖擻”,或柳青《創業史》中“精神更加抖擻”,均強調煥發積極狀态。
-
方言中的特殊用法
部分文獻中,“抖薮”還表示顫動(如白居易描述舞姿“花鬘抖擻龍蛇動”)或顯露神氣(如元曲“施展出江湖氣概”)。
該詞本義與動作相關,後衍生出抽象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現代漢語中“抖擻”更常見,多用于“精神抖擻”等表達,而“抖薮”多見于古籍或方言。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抖薮(dǒu shāo)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在漢語中意思是指抖動的草叢。下面是對《抖薮》一詞的詳細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抖薮》一詞的第一個字“抖”由手部偏旁部首“扌”和豆字底部構成,它的總筆畫數為7;第二個字“薮”由八字底部偏旁部首“艹”和叔字頂部構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6。
來源:《抖薮》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先秦時期的《易經》中,用來形容草叢中因為風吹而搖動的樣子。後來在文學作品中被廣泛使用,成為形容抖動的草叢或者顫動的景象的常用詞彙。
繁體:在繁體字中,《抖薮》一詞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抖薮》一詞的字形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總體上與現代漢字寫法相似。
例句:他們踩過小徑,來到了一個抖薮中。這個句子中使用了《抖薮》一詞來形容草叢因為風吹而搖動的場景。
組詞:與《抖薮》相關的組詞可以包括:抖動、抖落、薮草等。
近義詞:與《抖薮》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搖蕩、顫動、晃動等。
反義詞:與《抖薮》意思相反的詞語可能是:靜止、固定、穩定等。
希望這些解釋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