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抖薮的意思、抖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抖薮的解釋

見“ 抖擻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抖薮"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抖動、搖晃的動作使物體表面的附着物脫落。該詞由兩個語素構成:"抖"表示短促而快速的振動動作,"薮"本義為生長着很多草的湖澤,在此引申為物體表面聚集的雜質或松散碎屑。

從語義演變角度看,"抖薮"最早可追溯至明代口語,在《金瓶梅》等白話小說中出現過類似用法,主要用于描述清除衣物、布料上灰塵的動作。現代漢語中保留其本義,如"抖薮毯子上的棉絮"等用法,常見于北方方言區。根據《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記載,該詞在山東、河北等地方言中仍保持活躍使用。

在語法功能方面,"抖薮"屬于及物動詞,常接具體名詞作賓語,如"抖薮衣裳""抖薮米袋"等。其近義詞包括"抖落""拍打",但更強調通過持續抖動使雜質分離的動作過程。需要注意與佛教用語"抖擻"(意為振作精神)區分,二者雖發音相近但語義迥異。

權威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2. 李榮主編《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
  3. 中華書局《金瓶梅詞話》校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抖薮”是“抖擻”的異體寫法,屬于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隨語境變化較廣,主要包含以下義項:

  1. 搜索、尋找
    見于《方言》記載:“東齊曰鋪頒,猶秦晉言抖薮”,指翻動、搜尋的動作。例如《老殘遊記》中“衣箱櫥櫃,全行抖擻一個盡”即為此意。

  2. 以手舉物振拂
    指手持物品抖動以去除灰塵或雜物。如北魏《齊民要術》提到“急抖擻筐,令極淨”,唐代尚顔詩中“抖擻衣裾藓色侵”也描述此動作。

  3. 擺脫、抖落
    引申為擺脫某種狀态或情緒。如唐代王炎詩句“抖擻胸中三鬥塵”,清代金農“隙塵抖擻上方眠”,均指精神或物質層面的脫離。

  4. 振作、奮發
    現代常用義,如龔自珍名句“我勸天公重抖擻”,或柳青《創業史》中“精神更加抖擻”,均強調煥發積極狀态。

  5. 方言中的特殊用法
    部分文獻中,“抖薮”還表示顫動(如白居易描述舞姿“花鬘抖擻龍蛇動”)或顯露神氣(如元曲“施展出江湖氣概”)。


該詞本義與動作相關,後衍生出抽象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現代漢語中“抖擻”更常見,多用于“精神抖擻”等表達,而“抖薮”多見于古籍或方言。

别人正在浏覽...

比目魚并耕鄙弱草衣木食差布瘥劄暢臼初吉賜樂從違打野鴨子發怵蕃服飯牛歌份兒飯福貞根牟觀事盥獻估逼寒進好男不吃婚時飯橫塞黃榜晦滞忽流見口煎镕噭謈甲姓佳冶粳米勁峭絶嵓闊港零吃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樓欄婁婁鹿盧榜録要門戶洞開廟堂佩玖疲驽奇錯切近的當軟輪車潤筆花三足鼎立山谷體山思沈墊霜縷貪憸踏張天官外秧兒相戛西泠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