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波長的意思、波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波長的解釋

[wavelength] 波在一個振動周期内傳播的距離

詳細解釋

相鄰的兩個波峰或兩個波谷之間的距離。 艾思奇 《辯證唯物主義曆史唯物主義》上篇第三章二:“顔色的感覺是由于不同波長的光波作用于人的眼網膜而引起的。”《新華文摘》1983年第8期:“這樣 延安 的廣播電台,就要停止播音,另建一個同樣波長的電台,趕在延安台停播的當天,接着播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波長是波動現象中的一個基本物理量,指波在一個完整振動周期内傳播的距離。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表示 波長用希臘字母λ表示,定義為相鄰兩個相位相同點(如波峰與波峰、波谷與波谷)之間的直線距離。例如水面上相鄰兩個波紋最高點的間距即為波長。

  2. 物理意義

    • 決定波的特性:在電磁波中,不同波長對應不同顔色(可見光波長範圍380-780納米);聲波波長則影響音調高低,長波長對應低音,短波長對應高音。
    • 與介質關系:同一頻率的波在不同介質中傳播時,波長會改變(如光從空氣進入水中波長變短)。
  3. 計算公式 波長與波速(v)、頻率(f)的關系為: $$ lambda = frac{v}{f} $$ 例如真空中光速恒定為3×10⁸m/s,紅光頻率4.3×10¹⁴Hz時,其波長: $$ lambda = frac{3 times 10}{4.3 times 10^{14}} approx 700text{納米} $$

  4. 典型應用

    • 無線電通信:調頻廣播波長約3米(100MHz),5G毫米波波長1-10毫米
    • 醫學成像:X射線波長0.01-10納米,可穿透軟組織
    • 天文觀測:射電望遠鏡接收厘米級波長的宇宙信號

該概念由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于17世紀首次系統描述,現已成為波動光學、聲學、量子力學等領域的核心參數。理解波長對分析波的衍射、幹涉等現象至關重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波長: 波長是物理學中的概念,它指的是在波動過程中,波的一個完整周期所占據的空間長度。波長通常用 λ(lambda)表示。 部首和筆畫: "波"字的部首是水,它在漢字中表示了與水相關的意思。"波"字共有8個筆畫,按照書寫順序依次為橫、撇、捺、撇、撇、豎、捺、點。 來源和繁體: "波"字的來源與其意義有關。它最早是從象形文字中演變而來的,原本表示水面波動的樣子。在繁體字中,"波"字的形狀與簡體字基本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但波字的基本形态并沒有太大差異。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稍微有些書法風格上的區别。 例句: 1. 這個電台播放的廣播波的波長比較短。 2. 科學家用激光的特定波長來研究物質的性質。 3. 無線電通信中,不同頻率的電波有着不同的波長。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波動、波浪、波紋、波峰、波谷 近義詞:震蕩、振幅、頻率 反義詞:平穩、靜止、靜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