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 高攀龍 、 顧憲成 的并稱。 高 為 明 代大儒,與 顧憲成 修複東林書院,講學其中。 憲成 卒, 攀龍 專講席。世稱“高顧”。 清 方苞 《學案序》:“ 金沙 王無量 輯《學案》,以《白鹿洞規》為宗,而溯源于 洙 泗 ,下逮 饒仲元 、 真西山 所定之條目,以及 高 顧 ‘東林’之會約。”
"高顧"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層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指姓氏"高"與"顧"的并列,常見于指代江南地區兩大望族或特定人物組合。例如:
高門顧氏:明清時期江南高氏與顧氏家族并稱,代表地方顯赫門第。
高攀龍與顧憲成:特指明代東林黨領袖高攀龍(1562-1626)和顧憲成(1550-1612),二人并稱"高顧",為無錫東林書院創始人,倡導"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士人精神。
作為專有名詞,"高顧"主要指明末複社領袖顧夢麟(1585-1653),字麟士,號高顧,江蘇太倉人。其字號"高顧"取自仰慕高攀龍、顧憲成之志節:
學術貢獻:顧夢麟以經學著稱,主持複社學術活動,編纂《四書說約》《詩經說約》等,倡導"尊經複古",影響明末學風。
社會影響:複社在其主導下成為江南文人議政中心,提出"興複古學,務為有用"的主張,推動士人參與時政批判。
現代漢語中"高顧"已非常用詞,僅見于曆史文獻或地域文化研究:
參考資料(基于權威辭書與曆史文獻):
注: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線上詞典鍊接,此處标注傳統權威辭書來源。建議用戶查閱《漢語大詞典》紙質版或知網(www.cnki.net)相關學術文獻獲取完整釋義。
“高顧”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明代學者高攀龍與顧憲成的合稱。兩人共同修複東林書院并在此講學,成為明代理學的重要代表。顧憲成去世後,高攀龍繼續主持講席,後世以“高顧”并稱以表尊崇。
背景補充:
在南方部分地區方言中,“高顧”可代指菜肴,屬于口語化表達。但此用法較為地域化,日常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
“高顧”需根據上下文區分:
暗訪熬困白玉霜版行必不得已碧豎撥理步牽車城曲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放皓放桃否定之否定規律服務部宓子革亂供求關系孤篷茴香簡孚瞷聽假食繼姑金絲熏沮漳擴容赉恤鱗朋裡曲呂傅闾右毛燕夢兆目眩男華南箕北鬥鞶厲平雲匹休鎗鏦峭漢起民欽頤窮塵碕仄三班借職杉闆神鴉食風識性爽缪淘潠調停蔚然威綏溫美吳中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