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寒缸 ”。寒燈。 唐 白居易 《不睡》詩:“焰短寒釭盡,聲長曉漏遲。” 唐 李鹹用 《和友人喜相遇》詩之二:“愁成旅鬢千絲亂,吟得寒缸短焰終。” 宋 陸遊 《有懷梁益舊遊》詩:“土堠纍纍隻復雙,悠然殘夢對寒缸。”
“寒釭”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典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單字解析和文學語境推測:
單字釋義
組合詞義推測
在文學作品中,“寒釭”更可能指寒冷的燈盞。例如:
使用注意
建議:若您有該詞的具體出處(如某篇詩詞),可提供原文以便更精準地解析語境含義。
《寒釭》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通常表示寒冷的、寒夜中光亮的釭(zhú)燈。寒釭寓意着在寒冷的夜晚,照亮人們前進道路的燈火。
《寒釭》的部首是“冫”(水),表示與寒冷相關。它的拼音“cheng1”可以拆分為三個筆畫。
《寒釭》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無衣》中,“寒釭木矛,霜布繁邱。翩其翻矣,似蹶如求。”這是《詩經》中描述秋冬時節的一首古代詩歌。
繁體字“寒釭”的寫法與簡體相同,沒有特别的變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寒釭》的字形與現代漢字寫法相似,沒有特别大的變化。
1. 夜幕降臨,寒釭飄搖。
2. 在這個寒冷的冬夜裡,我家的寒釭點亮了整個房間。
寒冷、釭燈、光亮、夜晚、道路
寒夜明燈、寒冷之光
暖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