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兩京的意思、兩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兩京的解釋

(1).兩個京城;兩個首都。指 周 代的 鎬京 和 雒邑 。 南朝 宋 謝靈運 《撰征賦》:“竊強 秦 之三輔,陷隆 周 之兩京。”

(2).兩個京城;兩個首都。指 漢 、 唐 的 長安 和 洛陽 。 南朝 宋 謝靈運 《會吟行》:“兩京愧佳麗,三都豈能似。” 唐 杜甫 《戲贈阌鄉秦少府短歌》:“今日時清兩京道,相逢苦覺人情好。”

(3).兩個京城;兩個首都。指 宋 代的 開卦府 和 河南府 。《宋史·太宗紀二》:“﹝ 雍熙 三年﹞九月丙寅朔,減兩京諸州繫囚流以下一等,杖罪釋之。” 宋 梅堯臣 《晚坐北軒望昭亭山》詩:“少客兩京間,熟遊 嵩 與 華 。”

(4).兩個京城;兩個首都。指 元 代的 大都 和上都 開平 。 元 周伯琦 《天馬行應制作》:“屬車歲歲幸兩京,八鸞承禦壯瞻視。” 元 楊允孚 《灤京雜詠》之十八:“萬古龍門鎮兩京,懸崖飛瀑一般清。”

(5).兩個京城;兩個首都。指 北京 和 南京 。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祝京兆書<兩京賦>》:“昔在 武昌 人家見 祝京兆 行書 都元敬 《兩京賦》,兩京者,即 明 之 北京 、 南京 。” 陳毅 《讀時下雜文因憶魯迅為長歌志感》:“ 重慶 有 老蔣 ,兩京踞敵僞。”

(6).借指兩 漢 。《陳書·儒林傳·沉不害》:“故東膠西序,事隆乎 三代 ;環林璧水,業盛於兩 京 。” 張舜徽 《廣校雠略》卷一:“叙及 三代 ,則移録《尚書》;事涉兩 京 ,則稱舉《史》《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兩京"是漢語曆史地理專名,指中國古代兩個具有政治核心地位的都城。根據曆史分期,其具體指向存在以下差異:

  1. 漢代原義 東漢時期特指西京長安(今西安)和東京洛陽。班固《兩都賦》中"兩都"即為此意,《後漢書·光武帝紀》注引《漢官儀》明确記載"漢以長安、洛陽為二京"。

  2. 唐代擴展 唐代将京城長安與東都洛陽并稱兩京,《新唐書·地理志》記載"上都初曰京城,天寶元年曰西京……東都隋置,武德四年廢,貞觀六年號洛陽宮,顯慶二年曰東都"形成兩京制度。

  3. 明代新制 明成祖遷都後,确立北京順天府與南京應天府的雙都格局,《明史·地理志》載"永樂十九年遷都北京……南京雖設六部,實為陪都"形成南北兩京體系。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被定義為"兩個京城的合稱,曆代所指不一",其語義演變與古代政治中心轉移存在直接關聯。現代漢語中主要用于曆史文獻研究及古都文化傳播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兩京”作為曆史概念,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指代,主要涉及多個都城體系的政治、經濟中心。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兩京”指某一朝代設立的兩個都城或重要行政中心,通常具有政治、經濟雙重核心作用。

二、曆代具體指代

  1. 周代

    • 鎬京(西周都城,今西安)與雒邑(東周都城,今洛陽),是早期兩京制度的雛形。
  2. 漢唐時期

    • 西漢與東漢:長安(今西安)為西京,洛陽為東京,是兩漢政治中心。
    • 隋唐:西京長安、東京洛陽,兩城為絲綢之路起點,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
  3. 宋元時期

    • 北宋:東京開封府(今開封)與西京河南府(今洛陽)。
    • 元代:大都(今北京)與上都開平(今内蒙古境内),形成南北兩京格局。
  4. 明清時期

    • 明代:北京順天府(政治中心)與南京應天府(留都),南京保留六部機構。
    • 清代:北京順天府與盛京奉天府(今沈陽),後者為清朝發源地。

三、特殊文化意義

長安與洛陽是最具代表性的“兩京”,累計建都朝代超過20個,被稱為“中國古代文明雙核”。唐代詩人杜甫曾用“兩京”代指盛世繁華,如“今日時清兩京道,相逢苦覺人情好”(《戲贈阌鄉秦少府短歌》)。

四、相關概念擴展

“兩京”有時與“二京”混用,但後者更側重指代西漢長安與東漢洛陽,或明代北京與南京。如需了解其他都城體系(如三京、五京),可參考的擴展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盎司拔宅上升炳煜慘醋餐風飲露創傷春貌鋤誅蹴鞠大願短蓬對嘴對舌阿意風榭國爾忘家過堂風鴻頭緩心華陽洞角家頸脰鯨力狷隘雷岸聊蕭獵賢流痞柳洲镂骨銘心麼道秘閣墨迹未幹囊螢照書南極洲拿雲握霧黏留尿床泥石流品官普羅列塔利亞特青筍麴米诎指日暮途遠慎将師田市學衰減熟議私牍肆眚飧瀉貪鄙惕心望帝枉謬宛虹無戰鄉師小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