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慌忙;急忙。荒,通“ 慌 ”。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天曉衆僧恰齋罷,忽走一小僧,荒急來稱禍事。”
關于“荒急”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通假與詞源
“荒”在古漢語中常通“慌”,如《劉知遠諸宮調》中“荒急忙分說”即用此義。該詞多見于宋元時期的文獻,用于描述突發狀況下的緊張情态。
文獻用例
近義詞與關聯詞
同義詞包括“慌急”“急慌”,均表示因突發情況而産生的慌張與匆忙。
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用于古典文學研究或特定方言語境。其語義側重于因突發事件導緻的慌亂,而非日常忙碌。
如需查看更多文獻例證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典、百度百科等來源。
《荒急》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形勢緊迫、情況危急。它常用來形容在某一特定的情況下,緊急程度非常高,無法等待和耽擱。
《荒急》的兩個字分别由草字頭的“艹”和“急”組成。
“艹”是草字頭,它表示與植物相關的事物。
“急”是一個常見的字,它由心字旁以及自上而下的三個橫筆畫組成。
《荒急》最早出現在《後漢書·孫述傳》中,其中描述了一種情況下需要緊急舉動的意思。
《荒急》的繁體字為「荒急」。
古時候《荒急》的寫法沒有變化,和現在的寫法一樣。
1. 面對火災,我們必須立即采取荒急措施。
2. 在戰争的關頭,軍隊需要全力奮戰,情況荒急。
荒苦、荒蕪、急忙、急需
緊迫、緊急、危急
從容、輕松、悠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