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委托别人照料或办理。《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託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宋 李元纲 《厚德录》卷二:“京师人有以金银繒帛实二篋,託付於其相知,数年而死,彼人归诣其子。”
“讬付”是一个汉语词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指委托他人处理事务或照料事物,强调将责任、任务等交托给他人完成。该词由“讬”(委托)和“付”(付诸行动)组合而成,核心含义是“委托并付诸实施”。
古典文献中常见相关用例,例如:
包括“託诸空言”“攀龙讬凤”等成语,均与委托、寄托等含义相关。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可参考古典文献或权威词典。
《讬付》是一个古汉语词语,可以指代交付、支付或委托付款的意思。它可以用来描述一种行为,即将付款或项目委托给他人。
根据《康熙字典》的拆分规则,可以将《讬付》分解为“言”、“貝”和“付”三个部首。它的总笔画数为12,其中“言”的笔画数为7, “貝”的笔画数为7,而“付”的笔画数为5。
《讬付》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它是由“讬”和“付”组合而成。在繁体字中,讬付被写作「託付」。
在古代汉字中,「讬付」有一种古时候的写法。它被写作「託附」,其中「託」是指委托,「附」是指依附。这种写法也可以通过上下文来表示交付的含义。
1. 他将全部财产讬付给儿子。
2. 这笔资金需要讬付给供应商。
一些以「讬付」为基础的组词:
1. 讬付款:指需要支付的金额。
2. 讬付合同:表示委托付款的书面协议。
3. 讬付人:指付款方,也可以是委托人。
近义词:委托、支付、交付。
反义词:收取、追收、收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