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陶硯的意思、陶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陶硯的解釋

陶質的硯台。 宋 米芾 《硯史·陶硯》:“ 相州 土人自製陶硯,在 銅雀 上。以熟絹二重淘泥澄之,取極細者,燔為硯。有色緑如春波者,或以黑白埴為水紋,其理細滑,着墨不費筆,但微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陶硯是中國傳統文房四寶中硯台的一種特殊形制,指以陶土為原料燒制而成的研磨器具。其名稱由“陶”(陶器)與“硯”(研墨工具)組合而成,最早可追溯至漢代。陶硯因材質細膩、吸水適度且易發墨,成為古代文人書寫繪畫的重要工具。

從工藝特征看,陶硯需選用高嶺土或澄泥等優質陶土,經塑形、雕刻、素燒、施釉(部分品種)及高溫燒造等多道工序完成。漢代陶硯多呈圓形三足造型,至唐宋時期發展出龜形、蟾蜍形等吉祥紋飾,明清則流行仿古風潮,常見仿青銅器紋樣。陝西耀州窯、河南虢州澄泥硯等均屬陶硯名品。

文化内涵層面,陶硯承載着“器以載道”的傳統理念。《考工記》記載“陶人為甗”的制器标準,印證其工藝規範。蘇轼《硯銘》中“陶泓發墨,老研松煤”的記述,更體現文人對陶硯實用與審美價值的雙重推崇。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唐代三彩陶硯,以釉色絢麗印證了盛唐氣象。

現代語境中,陶硯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成為研究古代科技與藝術的重要實物載體。其制作技藝在江西婺源、山西新绛等地仍有序傳承,既保留古法,又融入當代設計元素,延續着中華文脈的活态傳承。

網絡擴展解釋

“陶硯”是傳統文房用具之一,其含義和特點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 基本定義
    陶硯指陶土燒制的硯台,屬于硯台的一種材質類型。其結構堅實,具有易發墨、不滲漏的特性。

  2. 材質與工藝

    • 采用極細陶土經淘洗、澄泥後燒制而成,部分工藝會以熟絹過濾泥漿,确保質地細膩。
    • 部分陶硯會添加裝飾,如黑白陶土形成水波紋,或呈現綠色釉面,色澤如春波。
  3. 使用特點

    • 優點:表面紋理細滑,研墨時不損傷筆毫,發墨效果較佳。
    • 缺點:相比石硯,可能存在輕微滲墨現象。
  4. 曆史記載
    宋代米芾在《硯史》中提到,相州(今河南安陽)匠人曾于銅雀台遺址附近制作陶硯,說明其曆史可追溯至宋代,且與名窯工藝相關。

若需進一步了解陶硯的形制演變或文化意義,可查閱古籍《硯史》或相關文房四寶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鑤冰編著草驢禅和氣宸正村濁店房調烹二杆榑槐鞏殿公路網化裁華曆婚戀階迎齎祓靜景謹身節用就養均方舉武舉要寬空拉呱兒梁欐兩面光靈橐陸離麪闆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派索飄樊落混拼購清革青旌侵尅勤企全潔曲諾軟席賽珍珠三三制森沈沈漫舍帳事出意外石筍誓衆酸柔鐵餅銅器時代外釁文背溫度計蝸醢鮮缟下役鞋帶習慣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