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牛。《新唐書·百官志三》:“乳駒、乳犢,十給一丁。”《遼史·耶律乙不哥傳》:“一人負乳犢,引牸牛而過。” 郭沫若 《赴崖城道中》詩:“沿途乳犢雄于虎,玉宇無涯漲海蒼。”
(2).生小牛。《新唐書·五行志二》:“ 貞元 七年, 趙州 柏鄉 民 李崇貞 家黃犬乳犢。”
“乳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解釋:
小牛
指未成年的牛犢。例如:
生小牛
指母牛生産牛犢的行為。例如:
該詞兼具名詞(幼牛)與動詞(産犢)的雙重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建議參考《新唐書》《遼史》等權威古籍例證,或查閱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乳犢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尚未斷奶的小牛。乳犢也可以比喻年幼、稚嫩的孩子或者某些剛剛獲得基礎知識的人。
根據《康熙字典》,乳犢的拆分部首為乙(yǐ),犭(quǎn),而其總筆畫數為15畫。
乳犢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其中,“乳”指的是奶汁,而“犢”指的是小牛,表示乳制品以及尚未斷奶的小牛。在繁體中,“乳犢”這個詞保持不變,仍然是“乳犢”。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乳犢通常由5個部首組成,分别是“乙”、“口”、“犭”、“宀”和“竹”。具體寫法如下:
乳:乙
犢:⺧+ 立 + 犭
1. 這頭乳犢正躲在牛棚裡喝奶。
2. 小明在學校是個乳犢,需要老師的耐心教導。
以下是一些由“乳犢”組成的詞語:
乳犢山(指奶牛們的栖息地)
乳犢羊(指尚未斷奶的小羊)
乳犢奶粉(指適合乳犢食用的奶粉)
近義詞:幼牛、嬰牛
反義詞:斷奶、成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