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氣謾罵。《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那 陳定 男人家心性……遂緻 巢氏 不堪,日逐惱駡。”
“惱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源自古典文獻,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以下是綜合相關資料的詳細解釋:
“惱駡”指因生氣、不滿而責罵他人,包含情緒憤怒和言語斥責的雙重含義。該詞由“惱”(生氣)和“駡”(責罵)組合而成,強調因特定事件引發強烈負面情緒後的外在表現。
詞性:
根據《二刻拍案驚奇》的用例(如“巢氏不堪,日逐惱駡”),可判斷其多作動詞使用,指“生氣謾罵”的行為。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因矛盾或不滿導緻的激烈言語沖突,常見于古典小說中的家庭糾紛或人際争執。例如,夫妻争吵、主仆矛盾等情境。
近義與關聯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典用例,可參考《二刻拍案驚奇》等明清小說作品。
《惱罵》是指因為某人或某事而憤怒地責罵、斥責對方的行為或言辭。它是由“惱”和“罵”兩個字組合而成。
《惱罵》的拆分部首是“言”和“馬”。其中,“言”是主要部首,表示與語言有關;“馬”是次要部首,表示與動物有關。它的總筆畫數為18畫。
《惱罵》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人們會因為某些事情或人的行為而感到憤怒,于是使用言語進行責罵。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行為被稱為“惱罵”。後來,這個詞被納入到現代漢語中,用來描述現代社會中的類似行為。
《惱罵》的繁體字為「惱罵」。
在古代漢字中,表示《惱罵》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古時的寫法為「惱罵」。在這個寫法中,“惱”表示因為某事而感到憤怒,“罵”表示責罵對方。
1. 他因為被惱罵而感到很不滿。
2. 媽媽惱罵孩子是為了教訓他們做錯的事情。
3. 領導對員工的工作進行了惱罵,讓他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1. 怒罵
2. 憤怒
3. 責罵
4. 辱罵
5. 指責
1. 謾罵
2. 訾罵
3. 罵名
4. 咒罵
5. 詛咒
1. 贊美
2. 稱贊
3. 誇獎
4. 善意
5. 贊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