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天徹地”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màn tiān chè dì(注音:ㄇㄢˋ ㄊㄧㄢ ㄔㄜˋ ㄉㄧˋ),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隔江炮響,四下火船齊到,但見三江面上,火逐風飛,一派通紅,漫天徹地。”
“比及石達開兵到時,已是烈焰騰空,漫天徹地。”
“三江面上,火逐風飛,漫天徹地。”(《三國演義》)
暴風雪襲來時,雪花漫天徹地,能見度幾乎為零。
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文學作品及語法分析,可全面理解該成語的用法和背景。如需進一步查詢原文或擴展學習,可參考《三國演義》相關章節或成語詞典。
《漫天徹地》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聲音、氣勢或影響力等覆蓋範圍極大、廣泛深遠。
拆分部首和筆畫:
漫(部首:水,筆畫:14)
天(部首:大,筆畫:4)
徹(部首:彳(走),筆畫:8)
地(部首:土,筆畫:6)
來源:
《漫天徹地》的來源于明代戲曲名著《西華山記》中的一句話:“我要發動漫天徹地之勢,給何平一個下馬威。”後來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某種勢力或影響力十分強大。
繁體:
漫天徹地
古時候漢字寫法:
漫: 曼,饅
天: 天
徹: 徹,掣
地: 地
例句:
他的演講聲音如雷轟頂,仿佛漫天徹地。
組詞:
漫山遍野、徹頭徹尾、天馬行空、地大物博
近義詞:
滿城風雨、四面楚歌、浩浩蕩蕩、波濤洶湧
反義詞:
小巧玲珑、屹立不倒、隱晦不彰、不動聲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