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事的意思、社事的詳細解釋
社事的解釋
舊指祭祀土地神的各種活動。 清 張安絃 《送燕》詩:“節屆秋分社事忙,送君前路入蒼茫。”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一:“適裡中社事正盛,晝夜相競,立戲場數處。”
詞語分解
- 社的解釋 社 è 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禮:春社。秋社。社日。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後用以借指國家)。 團體或機構:報社。結社。 筆畫數:; 部首:礻; 筆順
- 事的解釋 事 ì 自然界和社會中的現象和活動:事情。事件。事業。 變故:事故(出于某種原因而發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傷等)。事端。 職業:謀事(指找職業)。 關系和責任:你走吧,沒你的事了。 辦法:光着急也
專業解析
“社事”一詞在漢語中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曆史演變,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本義: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活動
指春秋兩季祭祀社神(土地神)的集體性儀式,是農耕社會重要的民俗活動。
- 時間與形式:周代起确立“春祈秋報”制度,春季(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祈求豐收稱“春社”,秋季(立秋後第五個戊日)酬謝神靈稱“秋社”。祭祀時聚衆舉行儀式,後演變為宴飲、歌舞等民俗活動。
- 文獻依據:《周禮·地官·州長》載“歲時祭祀州社”,《東京夢華錄》詳細描述宋代社日“各以社糕社酒相赍送”的盛況。
二、引申義:社區公共事務
由祭祀活動延伸指代以地緣關系為基礎的群體性事務。
- 社會範疇:泛指由鄰裡、村落或社區組織共同參與的公共事務,如修橋鋪路、節慶籌辦等集體協作事項。
- 現代應用:當代語境中多指社區治理相關事務,例如《民政部關于推進社區治理的意見》中“鼓勵居民參與社事協商”的表述。
權威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ISBN 9787532644771
- [漢]鄭玄注, [唐]賈公彥疏. 《周禮注疏》[M]. 中華書局, 2014.
- 鐘敬文主編. 《民俗學概論》[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ISBN 9787040289396
- 民政部官網政策文件庫 http://www.mca.gov.cn/article/gk/wj/ (注:具體文件編號需根據實際政策補充)
網絡擴展解釋
“社事”是漢語中的曆史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一、基本定義
指古代祭祀土地神的相關活動,屬于傳統農耕社會的重要民俗儀式。該詞常見于清代文獻,如張安絃《送燕》提到“節屆秋分社事忙”,陳康祺《燕下鄉脞錄》記載“裡中社事正盛”時伴有戲場活動。
二、詞源解析
“社”本義為土地神(《說文解字》),後引申為祭祀場所或祭祀組織。甲骨文中“社”字即象形土丘,代表土地崇拜。因此“社事”特指圍繞土地神展開的祭祀儀式,包含春祈秋報等季節性活動。
三、曆史背景
- 時間特征:多與節氣相關,如秋分時節舉行(見、2的詩歌例證)
- 活動形式:包含祭祀儀式、戲劇表演等民俗内容,兼具宗教性與娛樂性
- 社會功能:反映古代農業社會對土地的依賴,具有凝聚社區、祈求豐收的作用
四、現代關聯
現代漢語中“社”已演變為“社會組織”的泛稱(如出版社、合作社),而“社事”作為曆史詞彙,主要出現在古籍或特定文化研究中。如需進一步了解祭祀細節,可參考《清史稿·禮志》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襃恤鞭擗駁駁劣劣踣樣巾不值一駁稱作塵籠除關大狐嘀嘀咕咕多奈風習俯順高看公府紅帶黃口孺子火山錐奸暴減竈郊宮嬌饒節衣縮食荊天棘地京兆尹金花夫人既生霸懼怕抗犯曠日積晷苦不唧,苦不唧兒兩廈匳贈麟罽離心敏銳辟兵符批判現實主義迫生千古絕唱鞘子輕卒麴先生趨之若骛膳費沙渚神氣十足深信霜害樹型讨治天摧地塌通材達識汪芒危慄衛仗婑堕霧障小牌纚風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