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讨治的意思、讨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讨治的解釋

懲治。《書·臯陶谟》“天讨有罪” 唐 孔穎達 疏:“天又讨治有罪,使之絶惡。”《藝文類聚》卷五六引 漢武帝 等《柏梁詩》:“皇帝曰:‘日月星辰和四時。’ 梁王 曰:‘驂駕駟馬從 梁 來’……大司農曰:‘陳粟萬碩楊以箕。’執金吾曰:‘徼道宮下隨讨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讨治

“讨治”為古漢語複合詞,需分釋單字本義與合成詞義:

一、單字溯源

    • 本義:聲讨罪責。《說文解字》:“讨,治也。從言,寸聲。”段玉裁注:“發其紛糾而治之。”其核心義為公開譴責、追究過錯,引申為征伐(如《左傳·宣公二年》:“伐喪,讨貳也”)。
    • 語源:與“誅”“伐”近義,均含武力懲戒義,但“讨”更強調道義正當性(《爾雅·釋言》:“讨,除也”)。
    • 本義:疏導水流。《說文解字》:“治,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後引申為治理、修整(如《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

二、複合詞“讨治”釋義

“讨治”在古籍中主要有兩類用法:

  1. 征伐平定

    • 指以武力鎮壓叛亂、整頓秩序。如《後漢書·馮衍傳》:“讨治貪濁,以清邊境。”此處強調武力整肅。
    •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讨治亂逆,克定天下”亦屬此義。
  2. 研讨學問

    • 指深入研究學術問題。如《宋史·藝文志》載宋祁“讨治經術,務究大義”。
    • 清代戴震《孟子字義疏證》:“凡經義晦塞,必反複讨治”,指學術考辨。

三、權威典籍用例

語用特征

“讨治”屬文言雅詞,現代漢語已罕用。其雙義并存源于“讨”的聲讨義與“治”的修整義結合:


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後漢書·馮衍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4. 《宋史·藝文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5. 戴震《孟子字義疏證》(清經解本)
  6. 《資治通鑒·漢紀》(中華書局校注本)
  7. 章學誠《文史通義》(古籍出版社校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讨治”是一個漢語詞彙,結合搜索結果,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2.來源與演變

3.用法與語境

4.近義詞與關聯詞

“讨治”是一個兼具動作性和目的性的詞彙,強調通過主動行動解決問題。其含義從古代“懲治有罪”延伸至現代廣義的“系統性治理”,常見于書面或正式語境。如需更詳細古籍例證,可參考《藝文類聚》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包公賠情保國會葆力背袋悲憤秉成嗶吱不順不想長法搽油抹粉騁娛尺璧非寶齒族大搖大擺東風壓倒西風反掌風癩蚡緼光杆司令還香了願憾轲毀化昏奪肩擔戲街渠旌陽開花帳擂擊兩院廉印漓呼邏緝蒙莊子面擁樹牧廠佞給皮燈毬洴湧破臉青箱家鹙子衣齊心濇脈尚方寶劍霜佩説不出口四飲瑣劣條陳條谷挺緩銅打鐵鑄托契玩人喪德仙球小物習常喜見于色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