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菖蒲節的意思、菖蒲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菖蒲節的解釋

指端午節。 宋 周密 《齊東野語·子固類元章》:“庚申歲,客輦下,會菖蒲節,餘偕一時好事者邀 子固 ,各攜所藏,買舟湖上,相與評賞。” 宋 楊萬裡 《初夏即事十二解》詩:“藏卻柿紅纓掃子,菖蒲節裡放風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菖蒲節是端午節的别稱,其名稱與古代驅邪習俗及菖蒲的物候特征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菖蒲節即端午節,因古人在該節日懸挂菖蒲驅邪而得名。這一别稱多見于宋代文獻,如周密《齊東野語》和楊萬裡的詩句中均有記載。

  2. 名稱由來
    古代北方人認為“重午”(農曆五月初五)是“五毒盡出”的禁忌日,故在門楣懸挂菖蒲、艾葉等植物以驅避邪祟。因菖蒲具有香氣且花期臨近端午,逐漸成為節日标志,衍生出“菖蒲節”之稱。

  3. 習俗關聯
    懸挂菖蒲的習俗南北通行,後與賽龍舟、食粽子等共同構成端午節文化内涵。宋代文人常借此節聚會賞玩,如周密記載的湖上評賞書畫活動。

  4. 文化延伸
    部分資料提到“慶祝豐收”的釋義(如),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其他節日混淆。主流觀點仍以驅邪避毒為核心。

如需進一步了解端午節别稱的完整曆史演變,可參考《齊東野語》等古籍或民俗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菖蒲節》這個詞是指中國傳統節日中的一種,用于慶祝夏季的到來。它的拆分部首是艸和長,總共有17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據說起源于戰國時期的楚國。在繁體字中,菖蒲節的寫法是「蒞菖蒲節」。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不同,但一般來說,《菖蒲節》這個詞在古代寫法中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以下是《菖蒲節》這個詞的例句: 1. 每年的五月五日,我們都會舉行盛大的菖蒲節慶祝活動。 2. 參觀菖蒲節的花展,真是一次美麗的體驗。 與《菖蒲節》相關的組詞可能包括:菖蒲花、龍舟賽、端午節等。而近義詞可以有:端午節、重陽節等。反義詞可能不存在,因為《菖蒲節》是一個特定的節日名稱,與其他節日或詞彙之間沒有明顯的對立關系。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您的需求!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