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嶔然的意思、嶔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嶔然的解釋

形容山石突出。 唐 柳宗元 《钴鉧潭西小丘記》:“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争為奇狀者,殆不可數。其嶔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于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嶔然"是漢語中描述山勢險峻的形容詞,源自《說文解字》對"嶔"的釋義"山險也",後加"然"字構成形容詞詞态。該詞具有兩個核心釋義:

一、本義指山岩高聳險要的形态特征。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明确指出:"凡山險皆謂之嶔",如明代張岱《陶庵夢憶》描寫山岩"嶔然突兀,上倚層霄"(《漢語大詞典》1997年版卷3,第1436頁)。

二、引申為品格剛正不阿的象征。宋代《太平禦覽》引《晉中興書》載謝安評語"嶔然彌高",以山勢喻人格(《辭源》修訂本,2015年版,第880頁)。這種用法在古典詩文中常見,如韓愈《感春》詩"嵚峿猛虎心不驚",借山勢險峻喻處世氣節。

該詞現代多用于文學性描寫,讀音為qīn rán。書寫時需注意"山"部首與"金"部件的正确結構,《康熙字典》載其異體字作"",但規範寫法應作"嶔"(《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023頁)。

網絡擴展解釋

“嶔然”(qīn rán)是一個文言詞彙,主要用于形容山石高聳突出的形态。以下為詳細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山石高聳、陡峭或突兀的樣子,常用于描繪自然景觀中岩石的奇崛形态。例如《钴鉧潭西小丘記》中描寫:“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于溪”,生動展現了山石層疊交錯的景象。

  2. 構詞與發音

    • “嶔”為形聲字,從山,欽聲,本義與山勢相關,讀作qīn;
    • “然”為詞綴,表示狀态,讀輕聲rán。
  3. 古文語境
    該詞多見于唐代文學,如柳宗元遊記中以“嶔然”形容石頭高低錯落、嶙峋突兀的視覺效果,賦予靜态山石動态的拟人化意象。

  4. 近義詞與關聯詞
    類似詞彙包括“嶙峋”“嵯峨”等,均用于描述山石的險峻奇崛,但“嶔然”更側重突出交疊的層次感。

注意:由于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建議結合具體古文語境理解其意涵,并參考權威古籍注釋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拜除本氐邊套标式測控鋤削麤米呆登登淡泊鄧惠的識定蹤诽讟拊愛跗鄂攻其一點,不及其餘光赫關牋皇軍惶畏揮擾魂意看風駛船科目記噒噒裡俗琉璃露房名刹莫逆于心目怆有天耐看撓折牛頭排子車牽引翹然青鵻氣息奄奄忍性山巢山環山驢王神藏鬼伏聲情石蓮使愚使過水鷗殊績順祝四月八讨頭天督同年生歪派王連緯谶享名霄光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