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市舶使的意思、市舶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市舶使的解釋

官名。 唐 代在 廣州 等地設市舶使,掌海外貿易、關稅等。《新唐書·柳澤傳》:“ 開元 中,轉殿中侍禦史,監 嶺南道 。時市舶使、右威衛中郎将 周慶立 造奇器以進。”參見“ 市舶司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市舶使是中國古代掌管海外貿易、征收關稅及管理外商事務的重要官職,其設置标志着中國古代海外貿易管理的制度化。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核心釋義

    市舶使是唐、宋、元三代在主要港口(如廣州、泉州、明州)設立的官職,主管對外貿易、船舶管理、貨物征稅(“抽解”)、禁榷專營商品收購、招待和保護外商等事務。其職責相當于後世的海關官員兼外貿管理機構負責人。《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官名。唐在廣州設市舶使,掌海外貿易。”

  2. 曆史沿革與職能

    • 唐代起源:始設于唐玄宗開元年間(713-741),最初多以宦官或地方節度使兼任,集中于廣州。主要職責是“閱貨宴舶”,即檢查進口貨物、征收舶稅(“舶腳”),并管理“蕃坊”事務。唐代的市舶制度尚屬初創階段(參考《唐會要·卷六十六》及《新唐書·百官志》相關記載)。
    • 宋代鼎盛:宋代在多個港口設立市舶司,市舶使(或稱市舶提舉)成為常設專職官員。職能極大擴展,包括:
      • 征稅:對進口貨物按比例抽解(實物稅)。
      • 專買:對香料等貴重商品實行禁榷,由政府專買專賣。
      • 管理:發放貿易許可證(“公憑”),管理外商船舶進出港及在華活動。
      • 接待:負責貢使、外商的接待與保護。
      • 促進:招徕外商,維護貿易秩序。宋代市舶收入成為國家財政重要來源(據《宋史·職官志》及《宋會要輯稿·職官》四四)。
    • 元代延續:沿襲宋制,設市舶提舉司,管理更為細密,制定了詳細的市舶法則(《元史·食貨志·市舶》)。
  3. 意義與影響

    市舶使的設置是中國古代官方主動管理并積極發展海外貿易的體現,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保障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其制度設計對後世海關及外貿管理具有深遠影響(參考《中國曆史大辭典》及《中國古代經濟史》相關論述) 。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關于“市舶使”的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市舶使是中國古代設置的官職,主要負責管理海上貿易、關稅及外國商船往來。其名稱中“市舶”指海外貿易或商船,“使”意為負責管理的官員。

2.曆史背景

3.主要職責

4.曆史記載

《新唐書·柳澤傳》提到唐代市舶使周慶立曾向朝廷進獻奇器,反映其兼具外交與貿易職能。

5.相關延伸

成語“市舶使”可借指負責外事或國際貿易的官員,體現其管理對外交往的衍生意義。


如需了解更全面的曆史細節,可參考《新唐書》或宋代市舶司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陂塘本傳躃跛昞然巢幕陳吳癡頭創夷垂龆雌霓之誦蹴縮刀瘢隄捍飯頭發展心理學沸沸芬苾封疆大吏騧駠孤進滑膜徽識活鬼頭葭莩将引佼健髻叢桀黠窘撓機組虡業來至蠟剪雷封淩兢六馬砻石美情米粉淖沙派系三大戶生酒甚生水粉畫順辭説古司李私斂太上皇殄殪鐵活退讬讬于空言王縣令韋昌輝餧人曉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