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送达;送给。《宋书·张邵传》:“ 魏主 復令 孝伯 传语曰:‘ 魏主 有詔借博具。’ 畅 曰:‘博具当为申致。’”
(2).表达。 宋 陆游 《天申节功德疏》:“敢因震夙之期,申致延鸿之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 万钟 泫然曰:‘在心之情,卒难申致。’”
“申致”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具体如下:
送达/送给
指将物品或信息传递至对方。例如《宋书·张邵传》中记载:“博具当为申致”(将博具送达)。
表达
表示通过语言或行动传递情感、意图。例如陆游《天申节功德疏》中“申致延鸿之祝”(表达长久的祝愿),以及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卒难申致”(难以表达内心情感)。
部分词典提到其引申义为“借用他人名义或力量达成目的”,可能带有一定欺骗性。例如《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记载晋国公子申致借他人名义实现目标的故事。
如需更多例句或来源,可参考《宋书》《聊斋志异》等古籍或在线词典。
申致(shēn zhì)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请求或祈求达到某种目的、心愿得以实现或希望他人给予某种帮助。它常常用于形容心灵深处的渴望和期望。
申致的部首是申(shēn),拆分后可以看到田字旁,表示这个字与田字有关。申的笔画数为5画,致的笔画数为12画。
申致源于古汉字“申”,是一种象形字。在古代,人们写“申”字的时候,将水果挂在树上表示甘甜多汁。后来,申字演变为有求必应、有望必达的含义,表示向上天祈求某种心愿的实现。
繁体字“申致”的写法为「申致」,与简体字写法相似,只是字体形状略有差别。在台湾和香港等地,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繁体字书写。
在古代,申致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古代对字形的书写并没有固定的规范,所以每个人的字形可能会略有差异。但整体来说,古时候的汉字书写较为简洁,笔画也相对较少。
1. 他虔诚地申致着,希望能够顺利通过考试。
2. 学生们一起申致着,希望学校能提供更好的图书馆设施。
3. 她深情款款地申致着,期盼着爱情的到来。
组词:申请、申诉、致辞、致敬
近义词:祈求、希望、恳求
反义词:放弃、妥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