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握鏡的意思、握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握鏡的解釋

(1).執持明鏡。喻帝王受天命,懷明道。《文選·劉孝标<廣絕交論>》:“蓋聖人握金鏡,闡風烈。龍驩蠖屈,從道污隆。” 李善 注:“《春秋孔録法》曰:‘有人卯金刀,握天鏡。’《雒書》曰:‘ 秦 失金鏡。’ 鄭玄 曰:‘金鏡,喻明道也。’” 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惟天惟大,惟 堯 則之。惟地惟厚,惟王國之。粵我皇之握鏡,實乃神而乃聖。”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龍華寺》:“ 魏 籙仰天,玄符握鏡。璽運會昌,龍圖受命。” 唐 張說 《文舞》詩:“三宗握鏡,六合渙然。帝承其祀,率禮罔愆。”

(2).泛指手握鏡子。 唐 張九齡 《和秋夜望月憶韓席等諸侍郎》:“握鏡慙先照,持衡愧後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握鏡"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執持明鏡,常被用作象征帝王或統治者秉持正道、明察是非、治理天下的能力與德行。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1. 握:

    本義為用手執持、掌握。《說文解字》釋:“握,搤持也。”引申為掌控、主持。

  2. 鏡:

    古指銅鏡,喻指清明、鑒察之力。《玉篇》稱:“鏡,鑒也。”後衍生為明辨是非、洞察真相的象征。

二、詞義内涵

“握鏡”一詞常見于古代文獻,其具體含義包括:

  1. 帝王治國之象征:

    指君主秉持如明鏡般清澈的德行與智慧,公正治理天下。如《梁書·武帝紀贊》雲:“握鏡臨朝,清明在躬。”

  2. 明察秋毫的能力:

    喻指統治者或賢者能洞察是非,明辨善惡。《藝文類聚》引晉代陸機《皇太子宴玄圃詩》稱:“握鏡實先,昭晰民愚。”

  3. 天道與權力的結合:

    古人以“鏡”喻天道法則,“握鏡”暗含順應天命、以德配位的哲學觀念。《隋書·高祖紀》有“握鏡開圖”之語,強調以天理治國。

三、文化淵源

“握鏡”的意象可追溯至上古傳說: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
  3.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
  4. 《中國典故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

(注:因部分古籍原典網絡公開鍊接有限,建議通過權威出版社電子資源庫或高校古籍平台查詢原文,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等。)

網絡擴展解釋

“握鏡”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含義,需結合文獻及用法區分:

一、本義與曆史典故

  1. 執持明鏡,喻帝王受天命
    源自《文選·劉孝标》中“聖人握金鏡”的典故,象征帝王秉承天命、心懷明道。如李善注引《春秋孔錄法》提到“握天鏡”,暗指君王掌握治國明道之責。

二、引申與日常用法

  1. 泛指手持鏡子或自我審視
    唐代張九齡詩句“握鏡慙先照”中,指實際握鏡動作。後世引申為成語,比喻通過反思修正自身缺點,如查字典解釋“審視言行,正視錯誤”。

三、使用場景與例句

提示:該詞屬古文詞彙,現代使用較少,需結合語境區分本義與比喻義。

别人正在浏覽...

寶鏡碧空如洗壁書部頭布陣倡引澄肅藂集典獄點中鈍惛二解負持夫子廟貴望海角天涯紅華豗頹绛灌谏争薦撙交鬨霁景金官晉用楚材婪婪老羞成怒理折溜光罄淨柳莊翁屴崱廬觀輪扁斫輪露樸矛頭能源部疲懶遷賄秦樹楚天鮂鮋饒劇若何弱羽散栎散音深晦時君手作霜水熟靼鞭樹德務滋書目漱盂頭報駝峰外命文獄渥渙務期肖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