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官印。古代以青囊盛印,故稱。 宋 徐積 《俊老行送林次中赴都司》詩:“黃金龍節青囊印,赤帷熊乘朱斑輪。” 宋 徐積 《和路朝奉新居》之十:“家中但乏青囊印,坐處便看黃卷書。”
青囊印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複合詞,由“青囊”與“印”組合而成,其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及文化背景進行解析。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分述其詳細釋義:
青囊
指青色布袋,古代多用于存放書籍、器物或方術用具。《辭源》釋“青囊”為“古代方士盛書及用具之袋”,後引申為醫術、堪輿術的代稱。如《後漢書·華佗傳》載佗臨終“出一卷書與獄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強,索火燒之”,後世傳說其醫書藏于青囊,故“青囊”成為中醫别稱。
印
本義為圖章、信物,《說文解字》釋作“執政所持信也”,引申為權威憑證、印記或法術符印。在宗教及方術語境中,“印”特指具有法力的印章,如道教法印、堪輿羅盤中的印鑒。
“青囊印”作為整體概念,主要見于兩類語境:
堪輿學術語
指風水羅盤上刻錄方位吉兇的印章或符印标記。《地理正宗》載羅盤須“钤青囊印以鎮方位”,象征堪輿理論的權威性。此類印章多镌刻八卦、天幹地支等符號,用于風水勘定時的方位确認。
道教法術法器
道家齋醮儀式中用以驅邪鎮煞的法印,常以青布袋承裝,故稱“青囊印”。《道法會元》提及“青囊貯印,可攝鬼神”,此類法印多刻雷文、星圖,配合符咒使用。
唐代劉禹錫《閑坐憶樂天》詩“案頭開缥帙,肘後檢青囊”,印證“青囊”為醫書代稱。
《四庫全書·子部》收錄《青囊奧語》,該書為風水學經典,“青囊”直指堪輿術體系。
“青囊印”屬文化專有名詞,其核心含義需分域理解:
堪輿領域指風水羅盤方位印鑒;宗教領域指道家法印;醫學史中則為醫術象征。該詞體現了中國古代方術文化與器物制度的深度融合,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甄别其義。
“青囊印”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解釋如下:
青囊印指古代官員的印章,因存放于青色布袋(青囊)中而得名。這一稱謂源于古代官印的存放習慣,體現了傳統禮儀中對印章的重視。
青囊:
印:
宋代詩詞中多次出現該詞,例如:
如果需要進一步探讨相關典故或用法,可提供具體語境以便補充說明。
奧旨賓席敝衣慘劇餐氈使朝宮差徭辰角車削眵目糊吃四方飯黜嫚觸污打舘大金盜權大主考登蹑洞觀妒女祠槁薦耿懷公讨構造山顧客谷粜漢将賀禀驕臣诘谪積露為波忌三房譏谪客流磊磊落落臨統率厲綠洲密對靡弱暮氣盆子鋪屋氣厥窮夫奇異饒利鋭入三采煽爍設喻詩俊樹置嗣服誦烈迢渺微理物望赮駁下逐客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