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conventional] 通達脫俗,不拘小節
性通脫,不事儀形。——《南史·任昉傳》。也作“通侻”
[劉]表以 粲貌寝而體弱通侻,不甚重也。——《三國志·王粲傳》
亦作“ 通侻 ”。放達不拘小節。《三國志·魏志·王粲傳》:“ 表 以 粲 貌寝而體弱通侻,不甚重也。”《晉書·袁耽傳》:“遂就局,十萬一擲,直上百萬。 耽 投馬絶叫,探布帽擲地,曰:‘竟識 袁彥道 不?’其通脫若此。” 清 陳其元 《庸閑齋筆記·高僧轉世》:“ 一彬 持戒律甚嚴,獨言論通脫,口如懸河。” 魯迅 《且介亭雜文·論俗人應避雅人》:“ 曹孟德 是‘尚通侻’的,但 祢正平 天天上門來罵他,他也隻好生起氣來,送給 黃祖 去‘借刀殺6*人’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通脫漢語 快速查詢。
“通脫”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ōng tuō,具有以下含義和用法:
古代典籍:
近現代用法:
古代文獻:
現代語境:
“通脫”強調超越世俗約束的精神狀态,既可用于曆史人物評價,也適用于文學創作中的性格描寫。其核心在于“不拘泥于形式”與“追求内在自由”,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個性解放的某種向往。
《通脫》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通和脫。
通這個字是由「冂」和「倉」兩個部首組成,它的拼音是tōng,表示貫通、連接的意思。
脫這個字是由「月」和「卓」組成,它的拼音是tuō,表示解脫、擺脫的意思。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起初通指溝通、貫通的意思,而脫指擺脫、解脫的意思。後來,這兩個詞結合在一起,形成了「通脫」這個詞。
在繁體字中,「通脫」這個詞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通字的古代寫法是「甩」,而脫字的古代寫法是「拕」。
下面是一個例句來說明「通脫」的用法:
他通過努力學習,通脫了過去的困境。
「通脫」這個詞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新詞。例如:
通行 – 表示暢通無阻
脫離 – 表示擺脫、解脫
通透 – 表示透徹理解、明白
「通脫」的近義詞是「貫通」,意思是溝通、連接。
「通脫」的反義詞是「阻隔」,意思是阻止、隔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