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誠嚴肅;誠實莊重。《管子·形勢解》:“濟濟者,誠莊事斷也;多士者,多長者也。 周文王 誠莊事斷,故國治。” 漢 劉向 《列女傳·周室三母》:“ 太任 之性,端一誠莊,惟德之行。” 宋 張載 《正蒙·誠明》:“勉而後誠莊,非性也;不勉而誠莊,所謂‘不言而信,不怒而威’者與!” 王夫之 注:“而誠莊乃靜存之事,勉強則居之不安而涉於人為之偏。”
“誠莊”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典意蘊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真誠而莊重的态度或品格”。根據《漢語大詞典》(第七版)釋義,“誠”指心意真實無僞,“莊”指儀态端正嚴肅,二者結合既強調内在的誠摯,又注重外顯的端方。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如《禮記·樂記》中“緻禮以治躬則莊敬,莊敬則嚴威”一句,便體現了内外兼修的道德要求。
在語義演變中,“誠莊”常與儒家倫理關聯。如朱熹《四書章句集注》提到:“誠者,真實無妄之謂;莊者,齊肅中正之容”,強調道德修養中表裡如一的特質。現代語境下,該詞多用于描述人物氣度,例如“待人誠莊”指兼具誠懇與持重的交往态度。
近義詞包括“端肅”“莊敬”“虔恪”等,反義詞則為“輕佻”“虛浮”。其文化内涵在中國傳統禮儀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周禮·春官》所述“以禮教敬,以樂教和”的理念,可視為“誠莊”精神的曆史溯源。
“誠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基本釋義
指“真誠嚴肅、誠實莊重”,強調内在的誠摯與外表的端莊相結合。該詞常用于形容人的品性或行為态度,如《管子·形勢解》中提到“誠莊事斷”,即通過真誠莊重的态度處理事務。
文獻出處
文學例證
黃庭堅詩句“鞅掌誠莊語,賢勞似怨詩”中,“誠莊”被用于表達嚴肅而真摯的語言風格。
綜合解析
該詞由“誠”(真誠)與“莊”(莊重)組合而成,既包含内在的誠實,也強調外在的持重,常用于古代文獻中對人物德行的評價。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原文或更多用例,可參考《管子》《列女傳》等典籍。
暧廼陛楯郎碧遙遙産馬陳放乘籃楚醴存亡續絶玳檢倒箸得請沸揚負從負譽勾魂官年關頭橫徵暴斂黉塾紅岩黃果樹瀑布火流夾袋中人物加厲郊地局家磕搭曠邈蠡結鱗翅目馬鞭麻撒撒命運多舛麋粥蓦駮摩砺以須昵道胖大海批落譴責橋頭箧椟骐骥困鹽車青衲窮虎騎氣遒潤三叔蜃海襹褷四印訴冤統治頽荒文鴛向若而歎鄉仰小老爺敩學相長心服首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