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龍套的意思、龍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龍套的解釋

(1) [actor playing a walk-on part in Chinese old-style opera]∶中國戲曲中成隊的隨從或兵卒所穿的戲裝,上面繡有龍紋

(2) [utility man]∶演各種配角兼做戲院雜工的演員

跑龍套

詳細解釋

(1).戲曲演出中成隊的隨從或兵卒所穿的戲裝。因繡有龍紋而得名。 洪深 《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上篇四:“同樣是龍套便得分紅、綠、白、黃、黑五色。”

(2).穿龍套的演員,配角。 顧錫東 《*********》第三場:“ 呼延壽廷 下馬,四龍套下,姑嫂迎入,同坐下。” 巴金 《關于<還魂草>》:“從一九六二年到現在我走了多長的路,我像一個平庸的演員跑了十幾年的龍套,戲裝脫掉我應當成為我自己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龍套”一詞源于中國傳統戲曲,具有以下多層含義:

一、戲曲中的本義

  1. 角色類型
    指戲曲中扮演隨從、兵卒等次要角色的演員,通常沒有台詞或僅少量對白,主要負責烘托主角或場景氛圍。例如四人一組稱為“一堂龍套”,通過隊形變化(如二龍出水、站門)表現人馬衆多的場景。

  2. 服裝特征
    因戲裝上繡有龍紋而得名“龍套衣”,是戲曲中辨識此類角色的标志性服飾。

二、引申意義

  1. 次要地位
    現代語境中,常比喻在某個事件或活動中擔任無關緊要的輔助角色,例如“跑龍套”指代從事打雜或陪襯性工作。

  2. 群體象征
    戲曲中龍套以集體形式出現,象征普通群體,後也用于形容缺乏個性或存在感的人。

三、曆史演變

從元代戲曲的“流行”角色到清代形成固定表演程式,龍套逐漸發展出規範化的舞台調度體系。其作用從單純的背景填充演變為通過程式化動作推動劇情發展。

示例:

注:更多表演程式和服裝細節可參考戲曲專業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龍套

龍套是一個中文詞彙,通常用來形容在影視劇中擔任配角的演員。這些演員通常出場時間較短,戲份較少,隻是為了襯托主角或者填充場景而存在。

拆分部首和筆畫

龍套的部首是龍(龍),它是一個獨體字。龍的拼音是“lóng”,它由16個筆畫構成。

來源

“龍套”這個詞最早來源于傳統京劇。京劇中有一種裝飾華麗、顔色鮮豔的戲服,上面繡有龍紋,叫做“套子”。這種戲服往往被賦予給表演龍、花旦等重要角色,而其他演員則穿着比較簡單的戲服,被稱為“龍套”。後來,這個詞逐漸擴展到其他表演藝術領域,泛指非主要角色的演員。

繁體

龍套的繁體字為「龍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龍套的漢字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然是「龍套」。

例句

1. 在這部電影中,他隻是扮演一個龍套角色,沒有太多台詞。

2. 這個舞台劇需要大量的龍套演員來襯托主角的光彩。

組詞

龍套演員、龍套角色

近義詞

群衆演員、配角

反義詞

主角、主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