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望嶽的意思、望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望嶽的解釋

詩篇名。唐代杜甫作。共三首,分詠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以詠泰山一首最著名,為現存杜詩中最早創作的一首。詩中描寫遙望中的泰山的巍峨神奇,末二句“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體現出青年杜甫的心胸氣魄之偉大,曆來為人傳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望嶽”一詞的釋義需結合文學與成語雙重視角,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作為杜甫詩作《望嶽》的解讀

  1. 字面含義
    “望”即遠望,“嶽”指高山,此處特指東嶽泰山。詩題意為“遙望泰山”,全篇通過描繪泰山的壯麗景象,抒發詩人情感。

  2. 詩句核心詞注釋

    • 岱宗:泰山的尊稱,因古代帝王封禅于此而地位崇高。
    • 青未了:形容泰山蒼翠山色綿延齊魯兩地,望不到邊際。
    • 造化鐘神秀:指大自然将神奇與秀美彙聚于泰山(“鐘”為聚集之意)。
    • 決眦:睜大眼睛眺望,體現凝神專注之态。
  3. 主題思想
    詩中“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既贊美泰山巍峨,更隱喻詩人青年時期不畏艱險、追求卓越的豪情,以及心懷天下的抱負。


二、作為成語的引申義

在傳統文化中,“望嶽”可引申為仰望高山以明志的象征,表達對崇高理想或目标的追求。此意多見于古典文獻,如《楚辭》中的精神寄托。


三、使用場景建議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作背景,可參考、4、6中的權威注釋及賞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望嶽(wàng yuè)是一首著名的詩歌作品,詩人杜甫用崇山峻嶺來象征自己對國家艱難困苦的祈盼。這首詩曾深受許多讀者的喜愛,也被廣泛傳誦。 《望嶽》的拆分部首是山(shān)和冖(mì),共有12筆。其來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在唐代的《全唐詩》中有記載。它的繁體字為「望嶽」。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望嶽」有一種古篆字的寫法,形狀較為簡潔。 以下是《望嶽》的例句:雖然山勢險峻,但願你的意志也和嶽山一樣堅毅。 根據《望嶽》這個詞,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比如,「望月」意為仰望着明亮的月亮;「嶽父」意為妻子的父親;「嶽母」意為丈夫的母親等。其近義詞可以是「仰望」、「瞻仰」等,而反義詞可以是「低頭」、「俯視」等。 總之,《望嶽》對許多人來說不僅是一首表達了詩人對國家的關切和期望的詩作,更成為了一種精神追求的象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